隨著主考官說出本次府試的試題后。
許多人都露出激動之色。
今年的押題,各地都做的不錯,安國這個題目已經被揣摩出來了。
其實這也簡單,畢竟出題之人是當今皇帝,滿朝文武大部時間都是揣摩圣意。
能猜到也不算什么意料之外。
根據國情來猜題,一切都說得通。
既已公布試題。
眾人便安坐下來,開始準備措詞了。
許清宵沒有繼續思考要不要用自己的文筆來考試。
這個可以等科舉的時候嘗試一下。
整理好書桌面前的紙張,許清宵閉上眼睛開始沉思。
試題是安國。
在意料之中。
眼下安國試題,無非兩種寫法。
蠻夷北伐。
國家經濟。
第一種,許清宵已經否決了,至于這第二種,許清宵還在醞釀措詞。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燒完。
基本上所有學生已經開始動筆了。
趙元將目光看向左右的仕子,很快其目光落在了許清宵身上。
一炷香的時間。
許清宵還未曾動筆,這有些奇怪。
考試時間是三個時辰沒錯。
但真正用來考試的時間,其實只有兩個半時辰,最后半個時辰是抄錄,學生們第一遍文章是寫在自帶的紙張上。
等修改確定后,再抄錄于貢院卷宗上,最終呈上。
“作詞雖好,但我也聽說這許清宵入學還未足一月,文章并非絕詞啊。”
趙元開口,他并不是瞧不起許清宵,而是闡述一種可能性。
周圍兩位老者沒有搭話,他們是比較看好許清宵的,不過主考官這樣說,也無法反駁什么。
的確,作詞作的好,不代表寫文章就好。
又是一炷香的時間過去。
許清宵遲遲沒有動筆。
甚至許清宵閉上了眼睛,腦海當中浮現許多信息。
寫什么文章,許清宵知道。
如何寫,許清宵也知道。
但以什么開頭,又以什么結尾,這些必須要想好。
寫文章講究的一氣呵成。
這樣才有精氣神在內。
作詞作詩可以慢慢來,調整韻腳以及更改詞匯。
怎么寫呢?
久久思考后,許清宵睜開了眸子。
他放平了心態,目光注視著碧藍天穹。
忽。
一陣風吹來。
卷起許清宵的發梢。
紙張吹動,傳來簌簌之聲。
剎那間,許清宵笑了。
提筆。
染墨。
許清宵面上帶著淡然微笑,他知道該怎么寫了。
第一行標題。
大魏安國策
許清宵很是大膽,他給自己的文章直接取名大魏安國策。
當第一筆落下之時,許清宵書寫速度極快。
一個個字落在白紙之上,或許是因為想通了,也或許是因為開竅了,許清宵的字體整潔有神。
每一個字都注入了他的精氣神。
魏,歷先帝北伐數七,民生凋敝,餓殍遍野,竊以為安國之策,在定百姓,復社稷,安天下
許清宵以北伐做文章開頭,直接指出大魏國庫空虛,引出自己想說的話。
大魏王朝,七次北伐,國庫空虛,打成這個樣子了,還有什么資格去打仗。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打仗苦的是百姓,不打仗苦的也是百姓。
大魏王朝建國如此之久,五代文帝,治理國家,國泰民生,雖有靖城之恥歷歷在目,但不可否認的是,五代文帝讓百姓安家居業,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