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京都。
守仁學堂。
許清宵正在研究手中的測靈符,符紙上勾勒著一些古怪的文字,以及一些看起來十分古怪的花紋,
如之前所說,許清宵對仙道壓根就沒有半點興趣。
武道這么拉跨,還指望仙道有出路?
但對仙道不感興趣,是不愿意修煉仙道,可對這種符箓之術,許清宵還是十分感興趣的。
“為什么用一張紙,就能求雨?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機?原理又是什么?”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這個世界上應該做不出這種東西啊。”
“即便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為什么有的符箓就是測靈符,有的符箓就是求雨符?這仙道當真是玄奧無比啊。”
許清宵心中思索,他沒有用掉這張測靈符,而是一直思索一件事情。
這些符箓是如何發揮作用,又是如何劃分的?憑什么這個就是測試資質的靈符,又憑什么那個就是求雨符,劃分在哪里?
是在文字上,還是在花紋上,亦或者是說在靈氣上。
這些都是問題。
許清宵研究這個的原因,倒不是吃飽沒事干,而是他想要通過仙道辦法,來做出化肥。
是的,化肥。
想要通過正常辦法去提煉出化肥,幾乎不可能,因為大魏現在還是農業階段,自己也不懂工業啊,想要讓大魏走上工業化革命,許清宵都做不到。
主要還是知識匱乏,詩詞這種東西從小背到大,就算你忘記了,等你開竅了,也都會記住。
但某些東西就不會了,比如說制造‘電’,光是這基本的東西,許清宵都不懂,文科生表示傷不起。
所以化肥這個理念,許清宵只能寄托在仙道上面,如果仙道做不到,那這個念頭就徹底打消。
畢竟沒那個技術。
只是研究了半個來時辰,許清宵毫無頭緒。
索性,許清宵將測靈符放在一旁,打算等有空在研究,現在水車工程之事,已經到了一個結尾點了。
三大商送來了各種材料資源,分配在了各郡各府,然后一一下放。
最開始的計劃,是五十郡,而現在大魏國庫盈滿,許清宵自然沒有吝嗇,加到了一百郡,女帝有些擔憂,畢竟五十郡剛好。
再多了的話,不是怕大魏吃不消,而是怕有人從中作梗。
許清宵明白女帝的意思,無非就是怕各地藩王搞事情,畢竟水車給了他們,輕則糧產充足,這幫藩王自己貪污,重則他們借助水車發展自己的勢力。
無論是那一種,對大魏來說都不利。
許清宵明白女帝的擔憂,所以也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先鋪開,再針對。
目前有多少材料就用多少材料,最好做到大魏每一鄉之地都有一架水車,當然了,水源充足的地方就沒必要架設。
而之前女帝選中的五十郡地,基本上都是靠近京都的,外加上一些非常窮苦之地,收成極少。
按照許清宵的意思,這些地方都放置完整版的水車,讓當地縣令嚴格把控,以命擔責。
至于額外增加的郡地,許清宵會拿出閹割版的水車,放置過去。
這樣一來,當閹割版的水車出現在這些藩王眼中,只會成為雞肋,引得藩王極其不重視。
如此做法的目的很簡單,將水車工程鋪開,只要大面積鋪開,哪怕暫時沒用都無所謂,因為等需要的時候,這些水車就能發揮作用了。
到時候無非是增加點材料罷了,對大魏工部來說,就是動一動手的事情。
女帝忌憚的是藩王。
可許清宵做的就是‘鋪開市場’,還能順便麻痹這幫藩王,一舉雙得。
萬一那個藩王發現了問題,那也不用擔心啊,這藩王估計會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