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
“大魏什么時候如此窩囊過?哪怕是北伐之后,大魏也依舊沒有怕過誰,陳正儒,你這是要壞我大魏國運,你其心可誅。”
有侯爺怒指陳正儒,大聲怒吼道,指責對方。
“若我等畏死,任百姓唾罵,我等也絕無半點怨言。”
“可這般在此受不白之冤,我等不服,陛下,若再不回應,那天下人都要來笑話我大魏了。”
“北伐我們是輸了,可我們沒有斷脊梁骨,大魏兵魂依在。”
又有列侯站出來大聲喊道,聲音響亮,在大殿內炸起。
“陳尚書,你今日若不回應,明日便是百國彈劾,若再不回應,丟的便是大魏顏面。”
“再者,你口口聲聲說無需理會,可說到底不就是你們這幫文臣怕了嗎?你們這群貪生怕死的東西。”
“無非就是看著大魏開始安穩,你們不愿再添戰事嗎?可我告訴你,大魏的安穩,不是靠銀兩,不是靠計謀,靠的是刀劍,靠的是拳頭。”
“如若不震懾外族,大魏永無安穩之日。”
又是一位列侯開口,他的觀點沒有任何錯誤。
沒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外亂之上的。
若不能震懾異族,國家又怎么能發展起來?
而這些,陳正儒都明白,他都知道,但他更加知道的是,這是一個陰謀,整件事情全部都是陰謀。
大魏只能拖,絕對不能回應,若回應將會是一場戰亂,一場誰都不愿意看見的戰亂。
所以即便是面對武官怒斥,陳正儒依舊開口道。
“當下,不可戰,也不能回。”
“陛下,如今大魏局勢不穩,應當繼續圍繞百姓,圍繞民生,圍繞國家發展而前行,絕不能因為此事,而更改國策。”
陳正儒開口,他知道自己這番話說出,必然會遭到武官集體抵制。
但他還是要說,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至少目前來說,是大魏最好的選擇。
“荒謬!”
“那陳尚書的意思就是說,如今大魏,就可以被天下人嘲笑?可以被這些異族國隨意指責?”
“陳大人,你是文臣,你根本不懂此事的影響。”
“大魏的確需要發展,但大魏更需要國運,北伐之戰,大魏國運損失。”
“而今日,異族國彈劾大魏臣子,如若不給予回應,國運便會流逝,但民心便會不聚。”
“靖城恥,猶未雪,我等夜不能寐,日不能食,眼下這些異族國這般挑釁,如若退避而不回,這天下百姓是吃飽了,可大魏沒了。”
安國公出言,他毫不客氣地彈劾回去。
陳正儒滿腦子都是大魏發展,滿腦子都是民生大計,這一點沒有錯,他身為國公他也明白大魏需要什么。
可不能因為糧食,而丟了骨氣。
是啊,大魏子民是吃飽喝足了,可大魏子民的骨氣沒了,大魏江山也沒了。
“大膽!”
“安國公,你放肆。”
“狂妄。”
下一刻,文官一脈紛紛忍不住站出身來,他們指責安國公出言不遜。
這種話都說出來,的的確確有些過分了。
但也看得出來,安國公這一次是真的惱怒了。
“肅靜。”
此時,女帝開口。
隨著她的聲音響起,眾人安靜下來了。
過了良久。
女帝緩緩開口。
“自北伐后,大魏民不聊生,急需安定發展,不僅僅是給朝堂,也是給大魏子民。”
“但信武侯說的沒錯,若不震外,何來安定,又何來發展。”
“傳朕旨意,回應異族國,許清宵之職,絕不罷免,此番異族國聯名彈劾,發難大魏,已逾越國威,令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