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
靠這個,相當于賺了一波,促進國家發展,但想要長久促進國家發展,幾乎不可能。
農業生產,軍事發展,基建工業發展,教育發展,包括醫療發展,百姓福利發展。
請問那個不要銀子?三百萬萬兩投進去,三年內大魏絕對扛得住,可三年之后呢?
你扛得住嗎?這還沒有算上養老,官員福利等等事情。
對于大魏王朝來說,想要花錢還不容易?
三千萬萬兩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只要你想發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須要自補自足,順便殖民異族國。
“守仁,你繼續說。”
陳正儒開口,讓許清宵繼續說下去,他們認真聽著。
“恩。”
許清宵點了點頭,而后繼續開口道。
“先從吏部開始吧。”
“五個方針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選拔。”
“陳尚書,許某認為,大魏應當建立聚賢館,增加大量人手,負責考察,審查,各地優秀人才。”
許清宵開口,這是他第一步,圍繞吏部展開工作,想要發展大魏,就必須要人才,沒有人才指揮,說什么都是多的。
可此話一說,陳正儒不由開口道。
“大魏有科舉,也有舉賢館,應當是夠了吧?”
陳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許清宵的主意,而是認為大魏有科舉,還有舉賢館,應當可以解決人才上的需求。
可許清宵直接搖了搖頭道。
“陳尚書,您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
“許某是要招攬天下有才能之輩,沒有任何條件,只需要這個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華,不管這個人有沒有讀過書,也不管這個人,多少歲,哪怕他已經六十歲了,但他對種田十分有研究,那么就可以招攬過來。”
“研究農田,譬如說如何讓荒田更快變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種植大米。”
“不止是農業,還有擅于工部,擅于觀星,善于策反,總而言之,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能,不管是誰,不論出身,皆可入聚賢館。”
“由聚賢館進行審查審核,確定無疑后,設立官職,如大魏官商一般,可開辟新的一條官道,不同的是,給予相同俸祿待遇。”
許清宵將聚賢館的用處說了出來。
當下,六位尚書皆然明白許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賢,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個聚賢館啊。”
陳正儒徹底明白,許清宵要各行各業有才能者,從這一方面,也可以打壓讀書人的影響力。
大家拼死拼活去讀書為的是什么?九成九的百姓都是因為,讀書可以當官,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許清宵這個聚賢館一出,天下有能力者,皆來大魏京都,從而善農業者,苦心研究農業,善工器的,可以苦心研究工器。
有沒有效果是一回事,對大魏來說,無非是根據官員俸祿發放銀兩罷了。
對以前的大魏,或許有些壓力,可對現在的大魏來說,三百萬萬兩白銀,你還怕花不完?
陳正儒既然理解了。
許清宵也不廢話,直接開口道。
“這件事情,就有陳尚書您親自來處理,建設聚賢館,由陛下擬旨,吏部發布,大魏文報也會刊登。”
“務必在一年之內,聚賢百萬有才能之輩,到時各就其職,在不同領域之中,大展手腳,同時再設績察,若無用之人,一個也不要,有才能者,無論男女老少,家境背景。”
許清宵語氣篤定無比道。
而六部尚書聽到這話后,不由咂舌了。
連女人都用上?這就有些破天荒了。
但看著許清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