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音寺。
后山洞內(nèi)。
許清宵盤腿而坐,望著眼前枯敗的老僧。
“與平丘府有何干系?”
對于平丘府,許清宵還有印象,懷平郡王就是因為平丘府而死的。
當(dāng)初,平丘府大旱數(shù)年,朝廷撥款三千萬兩白銀,而懷平郡王扣下賑災(zāi)銀,導(dǎo)致三百萬百姓死于非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己不得不殺懷平郡王,請來圣意。
但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自己惹來了一樁又一樁麻煩。
卻沒想到,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到了這個點。
“世尊。”
“貧僧有幾件事情反問世尊。”
老僧開口,沒有直接回答。
“大師請說。”
許清宵洗耳恭聽。
“其一,平丘府發(fā)生旱災(zāi),對于大魏來說,并非是什么稀罕之事,求雨符雖難得,但大魏也不完全缺乏,可三十六張求雨符,滴水未落,世尊可有疑惑?”
老僧開口,這般說道。
此話一說,許清宵有些恍然大悟了。
的確,當(dāng)初自己調(diào)查平丘府案子時,忽略了這個細節(jié)。
求雨符這種東西,理論上來說,用了就會有雨落下,下雨這種事情又不是什么大事。
可三十六張求雨符沒有落下一滴雨水。。
這明顯就有問題。
只是,當(dāng)初自己還是太局限于常規(guī)思想了,總覺得是懷平郡王貪污三千萬兩白銀。
現(xiàn)在想想,實在是有些愚蠢。
“其二,堂堂懷平郡王,世尊覺得,他們在乎三千萬兩白銀嗎?”
這是老僧第二個問題。
也是許清宵剛才想到的事情。
的確。
堂堂懷平郡王,再窮也不會做這種事情。
三千萬兩白銀固然不少。
可實際上呢?
當(dāng)初那幫番商,每年給這些王爺提供多少銀子?
三千萬兩多是多,但絕對不值得一位郡王犯險,尤其是葬送三百萬百姓,這事一但暴露出來,不死也得死。
原來,是另有隱情啊。
“其三,三百萬人死了,那些怨魂去了何處?”
老僧說出第三點。
以上三點,都可以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平丘府之事,絕對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只不過,許清宵沒有打斷對方的言語,而是耐心聽著。
“有人在血祭,用上古最惡毒的方式,血祭大魏三百萬無辜百姓,達到一個目的。”
他緩緩出聲,道出真相。
“有問題。”
“他們這樣做,不怕大魏報復(fù)?三百萬人,莫說大魏,天下正道修士也不會放過他們。”
許清宵立刻出聲,他倒不是不相信,而是覺得有些夸張。
涉及到了血祭,天下正道人士不可能不動容的,到時候三大王朝,再加上仙門,佛門,一同集結(jié),沒有人會有這樣的膽子,敢挑戰(zhàn)天下英杰。
然而,對方搖了搖頭,出聲道。
“許施主還是想錯了。”
“這三百萬無辜百姓,并非是他們第一次出手。”
小雷音寺的老祖開口,給予了回答。
不是第一次出手?
剎那間,許清宵明白了。
“北伐之戰(zhàn),是第一次。”
“所以平丘府,只是到了關(guān)鍵時刻,欠缺百萬怨魂,故此寧可背負巨大的壓力,也要設(shè)下這個局?”
許清宵想到了,故此出聲,這般說道。
“恩。”
“北伐之戰(zhàn),已經(jīng)收集了大量怨魂,但還是欠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