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放在木屋里的馬燈跟打火機,往后在這片松林迷路的村民,想必也不用擔心什么。甚至劉耀祖相信,指不定那些經(jīng)常跑山的人,也會經(jīng)常借宿于此呢!
相比自己搭草窩子過夜,住在這種花心思搭建的木屋,自然要舒服許多。山貨多的時候,進出往返一趟,也很浪費時間。現(xiàn)在有這樣一處臨時住所,為何不借宿一晚呢?
“要是借宿的人不識字,那我也沒轍了!”
想到懸掛在木門旁邊的告示牌,他已經(jīng)做了自己能做的事。剩下的,他也希望不要有進山人借宿才好。那說明,沒人在山里迷路。但他知道,這種事還是避免不了。
山里氣候多變,很多時候往往早上出門太陽高掛。等進山?jīng)]多久,指不定老天一變臉,瞬間就傾盆大雨。這種時候,能躲雨生火的木屋,作用就很大了。
背起輕了不少的背包,開始朝松林旁邊的大山走去。在身后,被劉耀祖命名的‘一號小屋’也漸行漸遠。可劉耀祖知道,往后進山的話,他怕是也會經(jīng)常光顧這幢木屋。
沿著松林附近的大山,劉耀祖也開始通過雙腳,了解這片距離靠山屯較近的山脈。至于遠處的茫茫大山,往后還等著他去征服。可眼下,他也不敢太過冒險。
即便喜歡戶外生活,但劉耀祖覺得是建立在,擁有足夠自保跟經(jīng)驗的情況下。越往深山走,碰到危險的概率就越大。而現(xiàn)在,他覺得時候未到!
跟進山埋頭趕路不同,出山的劉耀祖則有更多心情,欣賞沿途的風景。偶爾碰到一些長有野果的樹木,他也會停下采些嘗嘗味道,好的就多采一些帶在路上吃。
來到距離一號庇護所不遠的叢林,劉耀祖又發(fā)現(xiàn)一片廣闊的雜木林。看到林中不少倒塌的櫟樹,劉耀祖卻知道這種枯樹上,很適合一種稀有山菌生長。
“等下次進山,也許可以把二號庇護所建在這里。不出意外,這片林子應(yīng)該能采到猴頭菇吧!往后要是碰到,也許可以多采些猴頭菇儲存起來慢慢享用。”
盡管大山里生長的菇菌很多,可猴頭菇在一眾野生山菌中,也格外受人追捧喜愛。如果有機會采摘到,劉耀祖自然不介意,多存一點這種好山珍慢慢品嘗了。
在這片雜木林轉(zhuǎn)了一圈,距離往山下走去的劉耀祖,也很欣喜的發(fā)現(xiàn),山腳下竟然有條小溪。那怕小溪水流不算湍急,可有了水源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沿著小溪往山外走,劉耀祖甚至在小溪一些水深的地方,發(fā)現(xiàn)不少溪魚的身影。看到這一幕,劉耀祖也笑著道:“看來下次進山,還能吃上新鮮的溪魚了!”
回想小時候,劉耀祖也跟爺爺去村口的小河釣魚。雖然釣的魚不大,但這種溪水魚的味道,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饞的慌。而小溪這里,似乎棲息不少這種溪魚。
都說越長大越孤單,相比小時候在村里玩過的東西。進城之后的劉耀祖,也發(fā)現(xiàn)他能回憶起來的東西,似乎都跟讀書打交道。埋頭苦讀書,充斥他的整個少年青春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