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湖邊,彎下身,韓元從湖邊抓了把泥土便皺起了眉。
他將手中的泥土遞到鏡頭前,拍給直播間里面的觀眾看,語氣有些失望。
“看來我之前的判斷有些失誤,這大湖邊的泥土,雖然看起來很像粘土,但里面摻雜了不少的細小石礫和沙子。”
“這樣的泥土,雖然能黏在一起,但制成器皿后,沒法燒制,一燒這些泥土便會產生大量的裂紋?!?
韓元將手中的泥土扔掉,洗了洗手,搖頭道:“再找一下吧,如果不行的話,我再來想辦法。”
沿著湖邊繼續走,每走一段路,韓元便會停下來重新檢查一下湖邊和湖中的泥土。
但很可惜的是,和剛開始的一樣,他走過湖邊的泥土,都是混雜著各種砂石的泥土。
雖然這些泥土的確很細膩,也的確是粘土,但里面卻摻雜著不少的沙礫。
而且這些沙礫碎石和陶土中的那些細微粉砂完全不一樣,這些沙礫和碎石的直徑太大了。
不清理掉的話,根本就沒法用來制陶,燒制過程中會直接炸的連媽都不認識。
雖然清理掉碎石后很不錯,但他現在沒有篩漏這種東西。
嘆了口氣,韓元停下腳步,道:“看來湖邊的地質結構和森林中的地質結構是一樣的,泥土中都摻雜著石頭?!?
“既然在湖邊找不到合適的陶土,那我現在就只有一種辦法了,找個地方往下挖。”
稍稍離開湖邊一點距離,韓元順手將腳下的一棵雜草拔了起來,然后甩了個圈,扔到了湖里。
然后找了根木棍開始一點點的往下挖掘,邊挖,他邊解釋。
“如何去尋找到合適的土壤,在高中地理課本中就已經教過我們?!?
“眾所周知,地球是分層的,而我們腳下的土壤,也是分層的?!?
“正常情況下,表土層、心土層、底土層,這三層土壤結構形成了我們腳下的土地,在往下的話,就是未風化的巖石層了?!?
“表層土粗獷一點來講,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耕種土層,一般來說,厚度大概在二十到三十厘米左右?!?
“這一層土壤的營養物質含量是最高的,正常來說,也可以用于制造陶器。”
“但我現在所處的地方,表層土中的砂石含量有點高,所以我要往下挖二十到三十厘米,找到心土層,那才是我的目標?!?
聞言,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咋舌不已。
高中地理教過這玩意嗎?我怎么一點記憶都沒有?
懵逼了,理科生表示我沒學過這玩意。
體育生表示高中沒學過這玩意!
地質結構分層是高一地理的知識,上了高一的就不可能沒學過,你們這群學渣!
這主播的知識面也太廣了吧?會荒野求生也就算了,還懂地質結構?
‘高數補考不過不改名’送出飛機1,6翻了,999!
.......
湖邊的表層土,比韓元想象中的還要厚,挖了二十多厘米了,還沒看到心土層土壤的標志。
好在這里的土壤并不是很干燥,還算好挖。
不過他挖的口子不小,挖了十來分鐘,才看到坑洞底部逐漸露出的灰白色的土壤,顏色有些像觀音土。
看到這層土壤,韓元眼神微亮,連忙用木棍挖掘起來。
不一會,他便收集到了一大堆灰白色的塊狀土壤。
用之前帶來的的大龜背竹葉在湖邊鋪好,將這堆泥土運過去,便可以開始制造陶胚了。
從心土層里面挖出來的泥土很干凈,幾乎沒有表層土中富含的各種有機物、雜質以及碎石。
韓元先將這些土壤粘成碎末后用手捧起湖水澆在上面,然后便開始了搓揉。
隨著湖水一點點的滲透進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