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取材,省時省力。
韓元將砍倒的樹木削掉分支,砍去樹冠,然后修正一下形狀后或拖、或抗的搬回到清理出來的空地上。
清晨,太陽出來之前,是最涼快的時候,也是最適合干活的時候。
忙碌了小半天,在鐵斧的幫助下,他順利的湊齊了樹木。
現在可以召喚木屋了!
四根大腿粗的樹干當主干,契合風水,豎立在東南西北四角。
主干兩根長,兩根短,長的有三米多的樣子,短的也有兩米多接近三米。
將四根主干并排,統一的在一米高的地方刻上劃痕,然后用斧頭砍出來兩指深三指寬的木槽。
又在頂部用斧頭挖空出來一個十字木槽,這些木槽,等會修建木屋的時候都會用到。
在地面上量好長度后,韓元挖出來四個半米深,稍比四根主干大一些的圓坑。
然后將已經挖好木槽的主干推進去,費力的豎起來,穩穩的立在土坑中,填回泥土和石頭,牢牢的壓實。
這樣,兩根高,兩根低的柱墻就立起來了。
四根主干豎起來后,他搬來小一些的樹干。
在主干之間量好長度,去掉多余的部分,然后將兩頭用斧子修整一下,卡進之前砍出來的凹槽中。
用手指粗的藤蔓和加固的樹皮麻繩多重牢牢的固定綁好,然后砍了些粗木棍抵住十字接口處,支力,穩定主干。
這樣一來,就能保證整體框架的穩定性,即便是下大雨,刮大風也不會吹垮主體框架。
除非來臺風,將整個主干支架從地里面都刨出來。
然而這是雨林中央,刮風有可能,臺風不可能。
固定好四條邊后,韓元帶上斧頭進山,這一次遭殃的,是竹林。
一根根不知道生長了多久成年老竹第一次感受到來自人類的森森惡意以及金屬斧頭的鋒利,紛紛倒在了韓元的手中。
可惜。這個世界并沒有所謂的愛竹人士可以出來阻止。
一根根的竹子被韓元砍倒后削去竹枝和竹頭,然后被扛回木屋劈開,劈成兩半,然后整齊的、緊密的橫放在剛剛綁好的樹干上。
這就是木屋的地面了,離地面有足足半米多,足夠防潮防水防濕防蟲防某些偷偷摸摸的動物。
其實用木板代替會更好,但木板難得,他也不想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削砍。
木屋的地面搭建好,他開始搭建房頂。
將一根事先已經削好兩端的樹干拖上木屋地板,一頭先塞進高房柱的十字木槽中。
然后站在鋪好的竹板上,伸手舉起另一頭,踮起腳,塞進另一個低矮房柱的十字槽中。
兩邊都初步套好后,韓元猛的跳起來,雙手抓住樹干,吊在樹干中間,利用體重往下重重的一拉。
重復幾次,樹干削好的兩端,就就陷進了房柱的十字凹槽中,牢牢的卡住,再也無法動彈。
如此反復,他將另外一根樹干也卡進凹槽中。
根本就不用釘子和繩索,樹干就牢牢的結合在了一起。
這就是榫卯結構!華國古人的智慧結晶!
他還只是超級簡單的應用一下而已。
搞定房頂的四根主梁后,他又找到一些沒用的邊角料,用藤蔓綁了一個三米多高、三角塔形狀的梯子出來。
這樣的梯子和人字梯異曲同工,但比人字梯更加穩固,更適合一個人的時候攀登操作。
只要你綁的夠勞,踩的夠穩,絕對不用擔心它散架或者倒下。
將梯子拖到木屋邊緣,韓元爬上梯子,拖著早已經準備的樹木就開始搭建房頂。
一根根的長木棍被豎著著架到主梁上,然后用樹皮制成的粗繩綁定好兩端。
很快,豎列綁好了,接下來就是橫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