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室中,韓元正站在銀白色的實驗桌前忙碌著。
對于制造一個什么樣的磁頭,他早有準備,對應的圖紙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繪制好了。
銀白色的桌面上,制備磁頭的材料也都已經準備齊全了。
此刻韓元正在進行稱量鋁銅鉻等材料的重量,進行配置磁頭支架合金。
這是最簡單的一步。
只需要按照合金材料比列配置好,然后熔化后倒入模具中冷卻成型,再將其打磨拋光一下就可以了。
不過需要的數量不少,一張磁盤有正反兩面磁層,都可以存儲數據。
而且寫入數據的磁頭和讀取數據的磁頭韓元是準備分開的。
也就是說,一張磁盤他最少需要準備四個磁頭,對應的也就是四個支架。
而十張磁盤需要的磁頭支架自然就是四十個了。
忙碌了好幾個小時,韓元才將四十個磁頭支架全部制備出來。
制備出來的支架呈現出一個a字型,長度比磁盤的半徑要稍長一些,厚薄在半厘米。
處理好磁頭支架后,韓元一邊接著稱量制備磁頭感應區的材料,一邊道:
“磁頭,是磁存儲器中所有零件中最難制造的,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樣東西。”
“無論是材料,還是制造工藝、亦或者是設置磁感應區,難度都相當大。”
“這次我制備的磁頭,支架使用的是高鉻鋁合金,它足夠堅硬,韌性很好,能長時間穩定工作。”
“而磁頭感應區的材料用的是鎳鐵鉻合金。”
“這種合金很常見,可以用于制造磁頭感應區,因為它在通電后會形成一個微弱的磁區。”
“當然,這個跟感應區上的線圈繞組方式有關,后面會講。”
“雖然鎳鐵鉻合金磁頭和普通磁頭一樣,都是使用磁區來寫入數據的,但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我制造的這種鎳鐵鉻合金,雖然一樣需要制造磁區來進行寫入數據,但在制造磁區的同時,磁頭尖端部分會產生一個熱障區。”
“通過熱障區來進行輔助磁頭的磁區,通過對磁存儲上的磁層介質進行加熱,以減小介質矯頑力。”
“從而使得磁頭能更快的對存儲介質進行磁化,從而提升寫入讀取速度、以及最重要的穩定性。”
“這種利用熱能來輔助磁頭進行寫入和讀取數據的技術,被稱為‘微電能熱磁感應技術’。”
對于他的話,直播間里面絕大部分的觀眾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觸。
畢竟他說的也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并沒有將具體的提升數據和性能效應,觀眾也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
但蹲守在直播間中專精此道的專家就不同了。
聽到熱障區能輔助數據寫入,減少磁層介質矯頑力后,這些專家兩眼頓時就瞪得老大,死死的盯著直播畫面,生怕錯過了任何細節。
這才是他們想聽的、想看的東西!
特別是島國某公司實驗室的幾個科研學者,在聽到熱障區和減少磁層介質矯頑力時,頓時都懵了,紛紛站了起來,互相對視了一樣,眼神中和臉上滿是不敢置信。
磁存儲器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陷入了一個瓶頸了。
這個瓶頸,指的是一塊面積固定的磁盤上,能寫入的數據量大小。
因為任何磁盤,只要是采用磁層來記錄數據,必然會有遇到‘超順磁效應’問題。
這是磁存儲無法繞過去的障礙。
磁盤的盤片,其實就是通過在盤基上涂覆一層磁性材料制成的,原理非常簡單。
但任何材料都是由原子組成的,而磁性材料的原子晶體顆粒大小,會直接影響盤片的磁記錄密度。
這是因為磁盤上表示信息的小磁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