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韓元完成了對常規金屬的匹配和篩查。
鋅、鋁鋁、鎂鐵、鎳錫、鉍......
鐵、鎳、鈦釔、鈦、鉻
紙面上零零總總記載著的接近上百總的組合都是他這三個多小時的成果。
數量看起來雖然挺多,不過這還只是第一次的大致的篩選,后面還要重新進行復查的。
他最終的目標是留下三到五種來進行實驗,從中間找出來合適的合金材料。
當然,如果成功了的話,這代表這條思路是對的。
思路對了, 后續再使用這種辦法去冶煉或者3d打印金屬零件,會容易許多。
而且3d打印技術將迎來極大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插上了翅膀直接飛翔。
想一想,日后你需要的絕大部分東西都能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
從茶杯、飯碗這種生活用品到汽車、飛機這些交通工具,甚至是居住的房屋,都能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
家里有個3d打印機,缺什么打印什么。
甚至連食物都可以打印, 前提是有對應的材料。
在19年的時候,中東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就以一個心臟病病人自身的組織為原材料,3d打印出一顆擁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
只不過遺憾的是,打印出來的心臟無法正常工作。
......
忙碌到凌晨一點多,吃了個夜宵后,韓元將這一百多種合金材料組合最終篩選到了二十種。
時間太晚,剩下的工作和數據計算只能延后了。
不過韓元對于這個并不急,剩下的時間雖然不多,但足夠完成材料研發的任務了。
畢竟實在走無退路了,還有現實中各國研發出的各種材料打底。
盡管那可能會導致獎勵降低很多,但總比沒有好。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每一件事做好,至于最終獲取的到的獎勵是什么樣子的,那交給系統。
至少努力嘗試過后,不會后悔。
翌日,清晨時分,直播照常開啟, 韓元來到了冶煉廠, 準備將昨天沒有完成的‘巖石綿’冶煉工作繼續完成。
需要的藥劑在昨天下午都已經配置出來了,效果如何,今天就能知道了。
他也沒指望過這次冶煉‘巖石綿’能向三級任務時制造azo透明薄膜一樣一次性成功。
因為巖石綿的需求條件比azo透明薄膜模糊多了,韓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將這種材料徹底冶煉到一個什么樣的地步。
反正就是先冶煉出來,然后根據檢測數據來一步步進行優化唄。
唯一需要保證的,就是這種巖石綿性能符合最低要求,而且對人體無害就行。
.......
昨天開采回來的優質巖石被韓元投入熔爐中,溫度升高,穩定在一千六百度。
幾分鐘后,熔爐中的巖石逐漸融化,進而轉變成液態。
這些可以稱得上是巖漿的液態巖石順著特制的管道流入高速離心機中。
轉速高達每分鐘兩萬的離心機趁熱將這些融化的巖漿耍制成纖細的巖石纖維。
其實在人類研究巖棉的時候,這個過程是模擬的火山爆發。
最初的巖棉起源于起源于夏威夷。
當夏威夷群島上一次火山噴發之后,島上的居民在地上發現了一縷一縷融化后質地柔軟的巖石。
這就是最初人類認知的巖棉纖維。
而韓元在研究巖石綿的時候,并不清楚這些東西,他是硬生生通過巖石的物理性質推衍出來的。
高速離心機一邊高速甩制巖石纖維,而昨天制造出來的各種溶劑則通過流出來的管道送入離心機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