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地種成了世界首富正文第五十六章月壤不能種菜縱觀農業文明的歷史,土地開墾向來重要。
在畝產不變的情況下,唯有開拓新的土地,才能獲得更多產出。
這點上,林一南相當清楚。
“秦漢時,以開墾山林為主,砍伐樹木建造房屋后留下的空地,變為耕地。”
“到了唐宋時期,由于地少人多,開墾田地的模式多了起來。”
“比如村中就有許多梯田,梯田這種東西,大多都在宋代后開墾出來的。”
“不過梯田相對于現代農業來說,很難機械化。”
“再有,則是淤田。”
“就是改變河道,利用河床淤泥沖刷成為田地,如此土地更加肥沃。”
“至于沙田,這種海水沖刷堆積淤泥的方式,這遠離大海的山村里可弄不了。”
“反而是架田,最為容易。”
溫老完全被林一南的話勾引起了興趣。
作為農業專家,前兩個他還了解。
可到了沙田與架田,他就完全不懂了。
利用完河里的淤泥,還要利用海水的淤泥?
這得是多大的工程?
他是沒有見過這樣的田地。
當然,這也是因為農民不夠被重視的原因。
沒有錢,自然不愿意開墾這種高成本的種田方式。
反而在宋代以后,這種沙田存在很多。
但隨著戰亂等,時間久遠,缺乏保養后,曾經的遺跡怕也早就消失在了海水中。
除了幾本古籍中尚且有記載外。
究竟還能有多少人知道曾經種地的文明,也是如此的輝煌?
“什么是架田?”
“就是與水爭利!”
林一南相當平靜。
“在河道上架上木板,鋪上泥土,最后在將泥土用高板子圍起來。”
“最終形成可以耕作的水田。”
溫老瞬間清楚。
“這么看,有點像是水培植物。”
“但都講究無土栽培。”
“能規模化嗎?”
“目前主要作用在育秧育苗。”
林一南大致了解了些。
“也就是說想要無土載種成熟期的農作物,水里的營養根本不夠農作物吸收。”
“的確這樣。”
“這個我也有些了解。”
林一南皺了皺眉。
“不知道溫老知不知道馬斯克這個人。”
“國外的?”
溫老微微愣住。
倒是旁邊虛心聽講的吳瑩插了句。
“老師,那個是世界首富,搞電動車跟研發火箭移民火星的。”
溫老愣了楞。
“世界首富不是蓋茨嗎?”
“那是上個世紀的事了。”
“總之,目前的首富就是這個全心思想要移民火星的家伙。”
“他不單單開拓了電動汽車的市場,還搞出了可回收火箭,讓人類移民火星更進一步。”
林一南的目光明顯發亮。
“而他的弟弟,也同樣相當有錢,但側重點與移民火星不同,他弟弟同樣是個種地狂魔。”
“他勵志用食物來改變世界。”
“同時他也在開發集裝箱垂直農場。”
“這個培育著大量綠色食物的集裝箱,可以抵達城市的任何角落,讓人民輕而易舉的吃到剛剛從采摘的蔬菜。”
“當然,這個集裝箱農場,可可以跟著他哥哥的火箭,在火星上進行農作物培育。”
“我想,當世界首富終于第一步移民了火星。”
“那么那集裝箱農場,也終將抵達火星,而非地球運送的壓縮食品。”
溫老明顯被林一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