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和李平能夠看到明軍現在的窘境,大明官軍的指揮官們當然也能看到,他們又不是傻子,但他們卻沒有辦法。
他們硬著頭皮也要進攻,他們必須得救開封。
因為農民軍把開封圍了,并明擺著想要徹底攻克它。
而開封,大明是丟不起的。
因為開封周邊的洛陽等城已經全丟光了,開封要是再失守,中原腹心之地將再無官軍立足之處,中原自然也將全面失陷;而中原不保,天下就真的要出大問題了。
除此之外,開封城里住著的那位重量級藩王也讓大明朝廷或者說是大明皇帝不敢再承受失去之痛了。
這位重量級藩王是周王朱恭枵,朱元璋第五子的后代。
去年,襄陽、洛陽兩城相繼失陷,襄王朱翊銘和福王朱常洵先后被殺,是明軍自剿匪以來前所未有的慘重損失,更是對大明王朝的沉重打擊。
連皇帝自己的親族都保不住,朝廷的尊嚴和皇帝的臉面蕩然無存是小,天下對朱家皇權失去信心才是最要命的,據說崇禎皇帝幾乎是如喪考妣。
照理說開封已被圍攻了兩次,怎么局面還會如此被動?
主要是誰也沒有想到李自成會這么快就著了魔似的發起了對開封的第三次圍攻,要知道這離他年初第二次圍攻開封僅僅才過去了幾個月。
在大明皇帝的嚴令下,幾路救援開封的明軍于崇禎十五年的五月十四日會師于朱仙鎮。經過激戰,成功將李自成派往這里搶占堵截的精銳李過部驅逐,并占據了鎮子。
明軍之所以要先在這里匯合,主要是農民軍太多了,號兵百萬。明軍如果添油似的一路路自行其是,那就不是救援,而是找死了。
但李自成也很快就親率二十萬大軍趕到了這里,并在鎮外與明軍進行對峙。
開封離這里太近了,不擋住這伙號稱有40萬的明軍,他們也不用打開封了。
但實際上,明軍并沒有他們號稱的那么多人,他們真正的兵力大約只有18萬。
但這也已經不少了,打了這么多年仗,官軍一次性集結這多部隊已經相當的罕見,再考慮到官軍經常1打5甚至1打10就足以摧毀農民軍的傳統,這樣的重兵也的確夠李自成喝一壺了。
由于在朱仙鎮對峙的雙方軍隊數量相差并不太大,再考慮到官軍一向的優勢戰力,這也才會出現官軍兵力少但卻能實施進攻和官軍普通官兵仍比較樂觀的一幕。
但這幾天,本該勢大的官軍卻在進攻上非常不順利,連續多日都沒什么進展,各方將領也是爭吵不斷。
原來,李自成的部隊雖然退出了鎮子,卻穩穩的占據了鎮外的高處,并截斷了上流的水道。這不僅造成了明軍取水困難,也讓明軍的依河運輸陷入了困境。
人離了水可是萬萬不行的,古代大軍多沿河行軍、沿水源駐扎,最重要的就是只有河流、湖泊才能為大規模軍隊上足夠的水源。
缺水本就已經很麻煩,更糟糕的是,明軍的陸路補給也出現了問題,糧食也上不來了。
為個拿下鎮外的高點,盡快取得戰場上的主動,幾路明軍開始了輪番進攻。但幾天來卻一直沒什么進展,反讓農民軍居高臨下用炮打得一片哀嚎。
戰事雖然不利,但此時明軍的絕大部分人還是沒有太以為意。他們只是簡單的認為,官軍這么多人,一貫羸弱的農民軍又能把他們怎么樣,所以戰斗以外的日子還是該怎么過就怎么過。
這些正是連日來朱仙鎮熱鬧非凡的原因,也是明軍騎虎難下的緣由,更是趙進和李平郁悶的起因。
當然,趙進和李平等人為何會寄身于左良玉軍中同樣也很戲劇。
18萬明軍的頭頭雖然是督師丁啟睿,但兵力最大的一路卻是總兵左良玉的部隊,大約有10萬人。其他還有保定總督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