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上午,李平和眾官兵一起訓練了一會兒后,回到自己半山上的小院子里又在單杠上拉伸了一會兒。
這小院里現(xiàn)在已裝上了木制的單雙杠,為的就是方便李平平時練習,方便他保持良好的體格,冷兵器時代的這點至關重要。
習慣性的打水準備沖洗時,李平發(fā)現(xiàn)水有些涼手。
他猶豫了一下。
在這里要是感冒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兒,他必須做好防范。
心里估算了一下時間,李平發(fā)現(xiàn)目前也就是公歷的十月十來號的樣子。可這水涼的也太快了,不愧是小冰河期。
不得已,李平只好準備去找親兵燒點熱水。
但這時,趙進的親兵卻來找李平,李平認識那是他熟悉的趙亮,李平的兵也基本全都認識趙亮了,所以趙亮才會被不經通報就引到這里。
趙亮來通知趙進有事找李平相商,需要他立即進城一趟。
于是,滿身是汗的李平干脆大著膽子就著涼水簡單沖了一下,并換了身干爽的衣服。
到了趙進那里,卻見趙進穿著蟒紋圖案的深籃色曳撒、頭上戴著黑色的大帽背手正站在屋里,十分的威風凜凜。
李平一下看得有些發(fā)愣,已多少了解了點明代服飾的他心中不禁暗呼“這架式可以??!”
趙進身上的曳撒是此時較為流行的服飾之一,它自元代辮線襖演變而來。短袖或無袖者稱袴褶,長袖者稱曳撒,前身分裁,打馬面褶子,后身通裁,無褶;身側有擺。
曳撒讀法源自蒙古語,也稱“一撒”,為“一色”變音。這種衣服在明早期是內廷侍衛(wèi)的服飾,后來才慢慢傳開,主要是作為正服穿。
而大帽則是相當于此時的禮帽,是非常重要的正裝。它上為圓而高的帽筒,下有一圈帽檐,帽筒頂部常裝有不同材質帽頂,帽檐之下有系帶垂懸。
只不過,李平不知道的是,這種配套大帽的帽頂或頂珠,最后竟成了清朝頂戴制度的起源。
這套服裝趙進很喜歡也很愛惜,是目前他用料最好的一身,他一般只在很正式的場合才穿。不知今個兒,他這是要去哪兒?還是已經回來了。
看李平進來,趙進急忙招呼李平坐下,并順手脫下了大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頭上裹著的黑色網巾。
此時還沒坐穩(wěn)的李平更加吃驚,不禁奇道:“今個兒是怎么了,穿得這么正式?”
趙進沒有理會李平的驚訝,而是很嚴肅的直奔主題:“左夢庚的夫人明天要去上香,我推薦了你去護衛(wèi)?!?
趙進的突兀讓李平的眼睛一下子瞪大開來,他下意識的不確定問道:“你說什么?”
趙進的表情完全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只更加嚴肅道:“聽好了。左夢庚的夫人明天要去上香,不過,不是去西門外的鐵佛寺,也不是羊牯山上的谷隱寺和萬山上的廣德寺。她要去的是一個很小的寺廟,一個大多沒什么人聽說過的小寺廟,在西南邊的大山里。左夫人不知怎么聽說了,說是很靈驗,堅持要去,這才派了差事?!?
李平沒有接話,也嚴肅起來,直視著趙進等他繼續(xù)。趙進于是繼續(xù)說道:“路途有點遠,還是在山中,聽說光到那里最快的腳程也得至少一天。所以,得有人護衛(wèi)。左夢庚讓我派一哨兵馬護衛(wèi)左右,我推薦了你。這事對我們很重要,你得用心去辦。”
李平奇道:“這樣露臉的差事,你為什么不去?”
趙進摸了下頭,繃著臉說:“我有更重要的事。”說完拿眼神故意吊著李平,臉色也變得有些神秘。
李平往后仰了仰身子,沒好氣的說:“別拿著了,說吧?!?
趙進“嘿、嘿”干笑了兩聲,繼續(xù)道:“左夢庚不去,我自然也不去,我得陪正主兒。”
“陪左夢庚還用得著你嗎?”李平一臉鄙夷,完全不信這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