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俘虜后邊怎么辦,需要等著李平發落。但目前,這些俘虜很老實,讓干苦力的時候也都特別賣力,甚至有些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他們也知道了落在金聲恒手上的同伴都被宰了這回事。
另一個是救起的那些方國安的兵一早兒就請示了趙參將,并按趙參將的意思將他們都送回了他們原來的營中。據聽說,這幫人回去后吃了不少的苦頭,其中那馬把總剩余的部隊已經被全部打散了編入其他營頭。
還有一個是部隊這幾日倒還是一直還在訓練,也沒什么大事,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因為大伙兒都心神不定的,所以練得比較少。這一點本是段強匯報的,但他說這些時,卻又吞吞吐吐、猶猶豫豫,好像有什么話不方便說似的,而且聲音還越來越小,像個犯了錯的孩子。
段強在那兒吭哧癟肚的時候,李平注意到胡忠山的表情有些不太自然,他的眼睛始終在盯著段強;而馬永卻有些像裝做不經意的樣子看了胡忠山好幾眼。但李平只是“嗯、嗯、啊、啊”的隨意做著知道了的表示,完全沒有去接段強話的意思,也沒有再提這個話題。
對于這種事,李平想像得到,也能理解。他們一共才認識多長時間?前幾日所有人都以為他死定了,現在又是亂世,為自己多做些考慮、找找下家本就正常不過。部隊沒亂沒散,就已經是想當不錯,說明李平費心費力下的那么多功夫并沒有白搭,再奢求更多就真的就是白日做夢了。
于是,李平只提了一下俘虜的事。他讓馬永負責去把那些俘虜都甄別一下,看有沒有窮兇極惡的,有的話就拉出去砍了;沒有的話,挑揀一下,適合當兵的,找人專門統一帶著訓練,不適合當兵的,送到宋寶來那里干活。
然后,李平就開始略思索起來,他需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好安排下步的重點工作。
仗不能白打,人不能白死,戰后需要做的工作更多,做與不做、做得好或不好直接關系著聚魂強軍的成效,這些都是他下午時的思考,就像對戰死弟兄的安排,他其實早就想好了。
在李平思考的時候,段強、馬永和胡忠山可能是因為剛才的那個敏感話題,氣氛有些微妙,彼此間也沒說話,就那么靜靜的坐著、眉頭緊鎖的等著。
因為早就考慮過了,李平很快就開始了安排。
首先,他打算組織一次戰后總結,以便充分吸取本次戰斗的經驗教訓,讓部隊的作戰能力到切實的成長。
搞好戰后總結是后世中國的紅色軍隊確保不斷勝利的一項重要法寶。對此李平當然不能忽略,更不會舍棄,而且還宜早不宜晚。他的想法是明天就搞,時間等長了不好。
關于戰后總結,由于有比較成熟的方法可以借鑒,李平不僅要求參戰的官兵們要全員參加,還要求其他未參戰部隊的什長以上軍官們也一并參加,并打算最終形成書面文字進行留存供大家再學習再復習。
其次,就是要盡快組織好對參戰人員的評功,這同樣是凝心聚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評功這個時代本也是有的,只是比較粗糙,常以殺敵多寡作為唯一的標準,并最終導致搶首級和殺良冒功之風難以遏制。
而李平要組織的評功則是公平的評功、全面的評功和新型的評功。他要通過評功來有效激發部隊的戰斗熱情,要通過評功來真正促進部隊作戰效能的提高,而不僅僅是選出那個最能殺人的,它必須要和戰后總結緊密相連。
這就要求必須破唯首級論,要客觀公正的看待每一個人在戰場上所起的作用,作用大者功勞大,首級和殺人多少不能作為首要的評判標準。
畢竟亂起來沒人知道這首級是不是從別人殺死的敵人身上割的,而且殺一個正在作戰的敵人遠比殺十個潰逃者更有意義,在關鍵節點上的一聲吶喊有時甚至都會對整個戰斗形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