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回來,李平又拉著宋寶來等人陪他去衛生所看傷兵,當他們到達時,整個衛生所都沸騰了。
李平剛醒過來的第二天,就拖著虛弱的身體到傷兵營中探望,大大出乎了所有傷兵和醫護人員的預料。這樣的行為在這個時代是很罕見的,傷兵們的激動也就可想而知了。
等知道李平剛剛去看過戰死的兄弟,傷兵們就更激動了。
看著那一張張整潔的床鋪、潔白的被褥、寬松的單人病床、干凈的衛生和一個個穿著白衣的女護士,李平可以想像傷兵們的幸福。
這里條件雖然還很簡陋,卻勝在整潔和舒適,這估計是很多普通士兵這一生中住過的最干凈、環境最好的地方了,比他們在軍營中擁擠的高低床和大通鋪可強多了。
這應該都是高蕾的功勞,反正那個半吊子赤腳郎中衛生所長是不可能知道這些后世最簡單和最基本的護理常識的,他也更不可能知道還沒出生的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但高蕾卻絕對知道。
南丁格爾出生于19世紀早期,她是一名英國人。
克里米亞戰爭時,由于沒有護士且醫療條件惡劣,英國的傷病員死亡率高達42。南丁格爾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并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及在戰場上受傷后沒有適當的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
南丁格爾如愿擔任克里米亞野戰醫院的護士長后,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使傷病員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要知道一直以來傷員死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是很正常的事,這個成果就已經不是驚人了,而是極其驚人。也因此,南丁格爾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并且因為她每個夜晚都手執風燈巡視,傷病員們還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神”。
南丁格爾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也正是她,開創了護理事業。
因為知道南丁格爾,所以李平也就很清楚高蕾被傷兵們視作菩薩的原因。這次傷員的死亡率低,一是與此次戰斗使用冷兵器和戰斗烈度不高有關,二就是采用了劃時代的護理工作。
因而,高蕾是真的離封神不遠了。
曾經的軍旅生活,讓李平對護理和衛生工作的重要性相對知道的比較多一些,所以也更重視一些,這也是他堅持要設立這個此時還前所未見的機構的原因。
但以前的衛生所卻令李平非常不滿意,那個赤腳郎中所長不僅不具備任何醫療所的建設和護理常識,對他的有關要求也根本不去完全落實,甚至是不以為然。結果整個衛生所甚至還不如李平的普通兵營,擁擠在一起的床鋪、雜亂的房間、只能說是不臟的各種用品…,李平就差沒被氣死了。
只是由于實在沒人可用,由于暫時沒有非常強烈的需求,由于軍事訓練初期的頭緒太多,李平才忍了下來并打算等閑一些時在好好處理這里的問題,但更專業的高蕾來了。
雖然高蕾對衛生所的工作參與度并不深,但她的專業素養和潔癖習慣還是給衛生所帶來了巨大變化,至少是比李平希望的更大的改變,李平只來轉過兩回后就再也不打算插手了。尤其是以前需要在衛生所養病的病號并不多,床鋪自然也沒幾張,李平就更不怎么來了。
現在這里的變化比上一次李平見到的更大,即使是住滿了傷兵仍井井有序,估計是高蕾已經全面接管了這里。
李平與每一個傷兵都一一握了手以示親近,詢問他們的傷情,勉勵他們好好養傷。并懇切的許諾肢體健全的養好了回部隊,缺零件的也都安排在保障營中養著,只要他李平活著,就保證他們有吃有穿。
傷兵們的情緒很快就被燃爆,很多人都激動得大哭,發著誓要始終追隨李平。
對于李平這種后世的慣常做法,在這時代是很容易蠱惑人心的,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