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平準備在蘄州迎戰張獻忠時,前出在黃州府城江對面的偵察部隊卻在五月五日下午給他帶來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消息。
這天的清晨,張獻忠的一支兵馬用征調的漁船從黃州府城上游30多里處的團風洲偷偷渡江,并很快就攻下了與黃州府城隔江對望的武昌縣(今鄂城,非武昌城)。
張獻忠的渡江行動和武昌縣的失守令形勢完全大變。
李平終于大約明白了為什么出現在蘄州周邊的敵人偵騎并沒有張獻忠部老兵,為什么靠近蘄州的張獻忠步軍僅萬余并且沒有進一步渡過蘄河列兵于蘄州城北。
張獻忠玩的一手好棋。
這家伙居然用一系列徉動先牽制住最有可能阻礙其渡江或者可以有效打擊其渡江先頭部隊的李平,然后卻暗度陳倉。
接下來,張獻忠無論是進攻武昌城或者是沿長江兩岸協同進攻李平就可以完全憑心情了。
但這對李平就非常不好玩了。
李平的兵力搞兩線防御完全是捉襟見肘,尤其是沒有堅城可憑的富池。
但好在武昌縣和與其相距80余里的大治縣中間有三大片連綿的群山阻隔,在內陸的大治縣到長江邊上的50余里之間也盡是寬廣遼闊的源湖(今大治湖)。
五月五日晚,初步研判完形勢的李平立即開始緊急調整部署。
李平意識到在張獻忠實力暴漲之后要想守住富池和永興縣(興國州治),必須守住大治縣。
此一時彼一時。
當前的大治縣已不能被放棄。
只要大治縣不失,它就會像釘子一樣讓張獻忠不敢輕易繞過去全力進攻興國州治和富池。
為此,李平命令周文和兩個步兵營以及原配屬在蘄州的騎兵營二連立即緊急進駐大治縣,并計劃將剛剛調配到蘄州的三十一門泥模鐵芯銅體炮中的二十門也一同部署過去。
給大治縣配備騎兵,主要是讓其具備快速出擊能力而更好的發揮釘子作用。
同時,裝備了六十二門全新鐵模炮(有十門配屬給了再次新成立的陸軍炮兵連)的水師營主力也被命令進入到源湖去協守。
這樣,一條長達數十里的有效防線就在興國州治和富池之北形成了。
擁有堅固城防的蘄州這回將只保留兩個步兵營,并不再配備騎兵,完全主守。
這些天,許文岐已經將全城所剩的上萬壯年男女以及一萬多名甄別出來可以放心使用的男女俘虜們全部組織了起來配合馬永守城。
只從守備上講,蘄州的防御問題應該不大。
而李平則計劃帶領偵察連加騎兵營一、三連以及步兵一個營坐鎮富池實施相機而動。
如此,整個部隊也被李平分成了相對獨立的三個大塊。
不過在命令下達之后,李平卻在實施一系列緊張而混亂的調整中發現自己忽視了一個嚴重問題。
那就是其原有的指揮架構已不再適應當前的戰爭需求,大治和蘄州應該擁有更獨立和更完善的指揮系統,也應該擁有更多的自主性。
他必須立即對此進行調整。
于是很快,經過一夜簡單思考的李平就又發布了新的指令。
他決定根據戰爭需要將部隊進一步升級整編為一旅三團制。
駐蘄州的部隊計劃整編為一團,團長馬永,參謀長韓九。
駐大治的部隊計劃整編為二團,團長周文,參謀長馬蘭。
駐富池地區的步兵整編為三團,團長徐長恩,參謀長呂亮。
原團機關各處直升為旅機關各處,各股長升任各科長,但參謀處參謀長暫時空缺,副參謀長由原一營營長周鵬接任。
少了一個連的騎兵營、水師營以及偵察連將繼續直屬旅部,其中騎兵營營長由張清接任。
根據這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