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繼咸在那里心情變好的感慨,一直陪在他身旁的李平就不太爽了。
李平不太喜歡袁繼咸。
袁繼咸的官太大了,并且還是個比許文岐直了很多很多的炮筒子。
這給李平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李平殺奚鼎鉉,許文岐都沒說什么,但袁繼咸一來就直接狠狠的斥責了他,然后還哇啦哇啦的講了一堆大道理。
就因為李平一個武人不應該不經請示就去擅殺一個還沒有確鑿證據來佐證投賊的舉人。
奚鼎鉉并不是被土官抓走送給賊人的,他是主動投賊的。
張獻忠在武昌的大肆封官給了奚鼎鉉很大的刺激,對比他在許文岐身邊各種苦活累活干了一大堆卻還是受限于各種條條框框而得不到能被朝廷承認的一官半職,奚鼎鉉的心理出現了嚴重失衡。
在一番思想斗爭之后,奚鼎鉉不僅選擇了主動投賊,甚至兩個土官的叛亂并大膽的發起對興國州的攻擊都是他煽動的。
由于要保障李平,興國州大大加強了對地方尤其是最廣大山區的壓榨,然后一些劣紳劣官以及劣吏們又在其中大肆上下其手,讓本就關系緊張的土民與官府之間的對立進一步加劇。
奚鼎鉉充分利用并激化了土民們對官府的不信任與敵意。
他成功的將歷史上只是投靠張獻忠但卻并沒有出兵攻擊官軍的柯、陳兩土官忽悠的出了兵。
柯、陳兩土官不僅以悍勇著稱,柯、陳兩姓更是周邊百里山區最大的家族,他們能聚集起大量軍隊,也能產生強大的號召力。
轟動效應自然也最大。
奚鼎鉉想要用大功來得到張獻忠的賞識與重視,他想要更好和令他滿意的官位。
由于奚鼎鉉暫時還沒有被張獻忠授予官職,有關他投賊的情況基本都是來自于不能保證百分百準確的情報以及土著和賊軍的口供。
袁繼咸認為對奚鼎鉉是否確實投賊的認定需要更加完整的證據并由文官們來的審定,而絕不能草率行事。
畢竟奚鼎鉉是個舉人,是個已被許文岐寫進請功奏報并被皇上和朝臣都知道了的有功名的讀書人,必須要慎重。
但李平在其騎兵擊潰了的柯、陳兩土官的軍隊并俘虜了跟在叛亂土官軍隊中的奚鼎鉉后,為震懾其他讀書人和堅定大冶縣軍民繼續堅守的意志,卻自己做主把奚鼎鉉給當眾斬了。
李平認為處置奚鼎鉉必須從速從快,李平認為他手頭的證據已經足夠了,不可能冤枉奚鼎鉉。
當然,李平是通知了許文岐的,但許文岐保持了沉默。
有時候歷史很難說,原本的歷史上許文岐被張獻忠殺后,在《明史·許文岐傳》中留下名字的正面人物奚鼎鉉就沒有死,而是做了大西政權大冶縣的知縣,沒人說得清許文岐當初在敵營中想要舉事的事泄和奚鼎鉉有沒有關系。
不過,奚鼎鉉在繞了一大圈后最終還是走上了歷史上的老路,投靠了張獻忠,然后又在忠于大明的勢力(不是左良玉的部隊)反撲中被俘然后被殺。
但不管如何,奚鼎鉉事件讓李平親眼目睹了明末讀書人對當官的極度渴望和瘋狂。
雖然袁繼咸除了斥責幾句其實對李平更多的還是談人生談理想以及表揚,并且也沒有再揪著殺奚鼎鉉這事不放的意思,甚至也沒有讓李平把奚鼎鉉的腦袋撤下來。
可能袁繼咸只是單純的說教習慣了,或者純粹的沒走腦子。
但李平還是很不爽,他不是左良玉,對此時所謂的大義沒那么感冒,更不喜歡別人拿大義來壓自己。
至于袁繼咸有沒有愛護他的意思,兩人素味平生,李平可不會自做多情。
當然,李平不喜歡袁繼咸最重要的還是因為袁繼咸的官太大了,又不是個好糊弄的糊涂蛋,這讓他的自主性受到了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