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我總是強調的要留有預備隊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要注意,第二線和第一線的距離不能太近,要防止前排崩潰而被席卷。
又不能太遠,要來得及替換和支援第一線。
而把士兵之間的距離拉得較為疏散,則可以讓機動能力更強,讓各個作戰單元可以完成較為復雜的戰術動作,并擁有更多的戰術選擇。
同樣這也給了下層軍官們發揮主動性的空間。
多線和松散型陣列實際上保證了更高的靈活性和更多的戰術能力,并且也有了更高的指揮容錯率。
當然,這些對士兵的訓練水平以及勇氣擔當也有著很高要求,平時必須要多加以及嚴格訓練。
在這里還要強調,兩線或者多線不應該是絕對的,更沒有固定的模式,并牽扯到了預備隊的選擇與使用,一定要結合自己兵力和兵種配備情況以及實際地形地貌來具體決定。
不能教條,更不能固化。
但有一點也是肯定的,看一支軍隊擺出的陣形往往就可以看出這支軍隊的訓練水平,訓練水平越低的軍隊往往越傾向于使用密集戰術……”
盡管李平一直在喋喋不休,但沒有任何人表現出不耐煩。
相反,每個人都在認真聆聽,甚至有人恨不得找筆去記。
這倒不是因為李平是他們的統帥以及剛剛帶領他們打了一個天大的勝仗,必須得裝一裝給足面子。
而是李平對戰斗和戰術的總結太精辟也太全面了。
不說別人,就連周文看李平的目光都越來越敬仰,他早就高度懷疑李平的家族與戚繼光有關系不是空穴來風,現在更是恨自己當初沒有把李平說過的所有關于戰爭的話都記下來好好研習。
都不說李平訓練軍隊那么多前所未見的點子以及肚子里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戰術。
這場大戰也證明了他的那些戰術和當初堅持的訓練方法不僅全都可行,而且還都非常有效。
他們這次進攻的大戰術是正面進攻加騎兵右翼迂回。
沒錯,李平讓騎兵選擇了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從西面實施迂回,并且之前李平先期將敵軍主要注意力吸引在東面,以求迂回的騎兵可以給張獻忠的大軍最出其不意的重重側擊。
但實際上,周文覺得騎兵沒有迂回到時,僅靠正面進攻的他們就已經快打贏了。
他們正面進攻使用的戰術和陣列不是一般的有效。
而現在,李平還把排兵布陣的門道解釋的如此清晰簡潔和頭頭是道。
這不是前人經驗的總結是不可能的。
尤其講到的一些東西他們其實還根本就沒用上,比如后列轉向防御和直接由后列對敵側翼進行迂回。
就是到了現在,周文仍然感覺這場戰斗的勝利好像是一場夢。
一萬打敗十萬,這根本就是奇跡!
周文知道李平的個人威望也因此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和再也不會讓人質疑的高度,包括他自己也感受到了心里那絲絲的狂熱與崇拜。
一邊遐想,周文的腦子一邊飛快的記著,他生怕漏聽了什么。
但對李平而言,他并沒太關注手下們眼神上的變化,他早就習慣了,也不完全知道他們有些人又想多了。
對于古代的排兵布陣,李平其實并沒有什么研究。
但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尤其是軍事歷史愛好者,以及曾經職業的加成,李平讀過《劍橋戰爭史》,也看過有關古代軍陣的演變史。
這讓他雖然沒有專門學習和特別記憶,但也至少知道多線戰術的基本情況。
他對《劍橋戰爭史》中的一段話也記憶特別深刻。
“只有兩大文明發明了步兵操練:中國和希臘,而且都進行了兩次。第一次是公元前五世紀北中國和希臘,第二次是十六世紀末,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