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竹籬笆。
雙河村對張吉東家的事情見怪不怪。好幾畝地的田耕好,還把周圍圍上了竹籬笆。怎么算也要幾十個工才能夠完成的事情。但是在張大栓家不算什么事。
“大栓,你這是準備大干一場了?”周玉樹問道。
“總共也就幾畝稻田,小打小鬧。這不是建房子還欠著幾萬塊錢么?”張大栓說道。
“你總共才欠著幾萬塊錢?魚塘的收入,不出三個月就還清了。”周玉樹笑道。
張大栓笑著跟周玉樹喝酒。
一下子增加這么多的水田,去年年底稻田里留下的泥鰍種苗自然明顯不夠。這一回,沒讓張吉東去到處釣泥鰍。張大栓一次性從街上稱回來幾十斤泥鰍。放在屋后的水池了養(yǎng)了起來。等稻田種好秧苗之后,再將泥鰍轉移到稻田里去。
稻田里出了泥鰍,還要放一些草魚苗。但草魚苗不能放得太早,得等禾苗長得高一點,再放進去,另外還放一些鰱魚。這些都是長得比較快的魚。張吉東還準備在稻田里放一些鱔魚。他不用擔心鱔魚會在田埂上打洞。他有辦法阻止。鱔魚比泥鰍還要更貴,鱔魚與泥鰍搭配起來,能夠讓這幾畝稻田收益更大。
至于稻田能夠產多少糧食,已經不重要了。去年收入了將近兩萬塊,但是稻田稻谷的產量竟然沒有減少太多。稻谷沉甸甸的,谷粒飽滿。比起普通的稻田產的稻谷還要更香一些。八分多的稻田,經常產了將近一千斤稻谷。張大栓曬好,放進了自家的谷倉里。專門給自家吃。多余的谷子要么用來喂豬,要么拿到街上去賣。
算起來稻田養(yǎng)魚劃算多了,產量雖然減了一些,但一年下來農藥化肥基本上省掉了。農藥一滴都沒用。張大栓家的稻田養(yǎng)魚別家學不來,如果完不打農藥,別家的稻田怕是最后只能收到一些稻草。
“鎮(zhèn)上的泥鰍才二十多一斤,咱們家的泥鰍賣出去,能賣五十塊一斤。要不咱們干脆去街上收泥鰍,然后稍微養(yǎng)一養(yǎng)就賣出去。賺的可比魚塘快多了。”張吉靈說道。
“你這孩子。別人愿意花高價錢買咱們家的泥鰍是因為咱們家的泥鰍好吃。要是不好吃,誰愿意當這冤大頭?做人要踏實。咱們要是騙別人一回,以后誰還來要咱們家的泥鰍?買一些回來當種苗倒是沒什么,但是要是專門買回來作假,可就要不得了。”張大栓在孫女頭上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