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17:00ut達到第二個高峰619km/s,kp指數達第二個峰值5.7,dst指數在此時略有降低,說明此時處于地磁亞暴,對高緯的地磁影響較大。此后,太陽風速度持續下降,至8月30日午后降低為400km/s以下,imf-bz分量基本平穩,地磁dst,kp指數逐漸恢復為地磁平靜范圍。綜上所述,此次大磁暴事件經過19-20日的太陽日冕物質拋射和冕洞高速流向日地空間中發射大量粒子,經過4-5d,太陽風攜帶高能粒子和南向星際磁場至地球磁層,發生磁重聯后,大量能量注入地球,從而產生25-26日的大地磁暴(dst≤-100),隨后持續有中等磁暴1d(-100<dst≤-50),小磁暴2d(-50<dst≤-30),至8月30日基本恢復正常。
為研究磁暴期間全球電離層tec的變化情況,本文選取70°w,20°e,120°e分別代表美洲扇、歐洲-非洲扇區和東亞-澳洲扇區,并繪制不同緯度的時序變化圖。如圖2所示,全球電離層tec出現明顯的不對稱現象,北半球tec含量整體高于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最明顯。在磁暴主相期間,美洲扇區和東亞-澳洲扇區日間電離層tec出現明顯的正相擾動,處于夜間的歐洲-非洲扇區擾動并不顯著。在恢復相期間,北美扇區白天和夜間都出現了的負相擾動,而南美扇區均為正擾。東亞-澳洲扇區和歐洲-非洲扇區的低緯度地區出現明顯的正相擾動。中高緯度地區響應不顯著,這可能是電離層背景較弱,電離層tec的響應不敏感。
為進一步研究此次磁暴期間電離層的響應,本文采用滑動四分位法的上限和下限作為背景值依次判定71×73個tec格網的擾動程度,再使用雙調和樣條插值法將異常值進行加密,該插值方法在曲面插值具有優勢性,具體可參照文獻17-18,文中不再贅述;最后根據插值結果繪制出全球每天12幅全球電離層擾動圖,如圖3所示,圖中黑曲線表示磁赤道,紅、藍虛線表示大致晨昏線,紅線以東表示日半球。
為進一步研究此次磁暴期間電離層的響應,本文采用滑動四分位法的上限和下限作為背景值依次判定71×73個tec格網的擾動程度,再使用雙調和樣條插值法將異常值進行加密,該插值方法在曲面插值具有優勢性,具體可參照文獻17-18,文中不再贅述;最后根據插值結果繪制出全球每天12幅全球電離層擾動圖,如圖3所示,圖中黑曲線表示磁赤道,紅、藍虛線表示大致晨昏線,紅線以東表示日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