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立東起來的比較晚。身體還是有點虛,再加上折騰到半夜擺弄系統,精神頭也很差。
起來的時候,妹妹玩去了。陳爸也已經走了,泥瓦匠可沒有朝九晚五之說。現在是二伏天,正是一年里最熱的時節,干裝修往往要起早,早上6、7點就開工了,中午日頭曬,會多休息會兒;晚上有蚊子,不會干到太晚,不等日頭下山就下工。
這個年代,在農村蓋房子裝修,包工隊基本是清包工,東家出建筑材料,按建筑面積核算工額,需要大工多少、小工多少,都有估算,然后包工頭和東家講價,講完后安排人員上崗。施工期間,有的包工頭本人就是帶隊大工,直接帶幾個人從早到晚的干。能耐大些的,會多承攬幾處工程,包工頭就不親自干了,要幾個工地巡視,登記出勤,調劑人手,安排施工計劃,倒騰施工設備。
這個年代,人們干活都實在,大工、小工都是當打之年,30多歲、40郎當歲的多。包工頭組織工人基本都是從本村、從本家、本戶找。陳立東所在的包工隊,工頭就是村里一個大哥,叫陳立民,30來歲,瓦匠出身,手底下20多號人,基本都是附近幾個村的。
陳立民上個月包了四五戶農村自建房,從挖地基開始干,現在已經到了裝修的階段。
這個時代的泥瓦匠,好多人從年輕干到老。到陳立東重生前,曾經的工友還有人在工地上,從黑發干到白頭。當然年代不同,勞動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工地上重活都是機械干。
然而現在的工地,機械少的可憐。鐵鍬、瓦刀、抹子就是主要工具了。包工頭一般準備鐵板(拌灰用的)、腳手架、腳手板。工地上基本上看不到自動半自動施工機械。混凝土攪拌機、物料提升機、鋼筋折彎機,那得是正式的大型建筑公司才有。甚至,很多工地連個手推車都沒有,搬磚全靠手、運料全靠抖(用鐵鍬甩)。后世,某音里有時看到工人拋磚接磚,鐵鍬甩物料的視頻,放現在那都不是事,隨便干半年小工都會。
陳立東起來后,就著咸菜喝了兩碗粥,陳媽給炒了雞蛋,他沒動,留著晚上給父親吃吧,家里的規矩是:不干活的不能加料。
身體能動了,陳立東就在家里幫母親喂豬、喂雞,燒火、做飯。家里院子里有雞圈、豬圈,這年養了三頭豬。豬食主料是米糠,拌豆粕,加上切碎的野菜葉。鍋里放上半鍋水,拌好的料放鍋里加熱,隨時攪拌不要糊鍋,開鍋后倒到桶里拎到豬圈,用勺子舀著放豬食槽子里。三頭豬剛入圈,現在還小,但一頓也吃二十來斤。
喂完豬開始給人做午飯。這年頭,農村還沒有電飯鍋。刷完鍋,燒開水,放進淘凈的米,水沒過米面,用大火燒,時不時用勺子攪。再開鍋后,保持米粒上一擦子水,水多的話就舀出去,少的話還可以放進一些,這么燒上兩三分鐘后改小火。蓋嚴鍋蓋,也不攪了,特別是聽到鍋里的米嘎巴嘎巴響了,就改用細火(灶里盡少的放燒柴,保持有個火苗就行)燒五分鐘左右,米飯的香味就飄出來了,嘎巴嘎巴的響聲也停止了,甚至聞到要糊鍋的味了,就趕緊停火。
陳媽那邊在切菜、做菜。什么菜呢?還是干菠菜熬粉。去年秋天種下的菠菜,開春返青,進夏天瘋長起來,收割后洗干凈,放開水鍋里抄一遍,撈出放太陽底下晾干,吃的時候再用水發起來。紅薯粉,用剪子剪成小段,也用水泡起來。炒的時候,放葷油、蔥花、醬油、五香面,然后放發好的菠菜、入味后,放上水,再放粉頭,開鍋后用勺子攪拌,有粉頭容易糊鍋。等把菠菜、粉頭都熬軟了,出鍋就行了。這盆菜,沒啥營養,說是菜,當湯也行。所以這個時候的人都能吃,陳立東這時候干小工吃六兩米的米飯都沒問題,后世一頓吃二兩都費勁。
“你咋了?這么蔫巴?沒好利索吧”,陳媽問他。
一邊做飯做菜,陳立東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