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立東跟李利鑫說,自己家有人幫忙干活,小四就不用去了。李利鑫通過小四,知道他家在哪,也看到了鋼坯,就不再多慮。安排好人幫陳立東裝廢鋼、卸鋼坯就行了。
于是陳立東兼司機、裝卸、冶煉。起早貪晚一天功夫跑了不下30趟,運來100來噸鋼坯,賬款一天一結,1萬塊到手了,還獲得了無法提取的各種單質金屬元素,被保存在系統空間里。
李利鑫的軋鋼廠,定位于中小規格棒材,直徑從8到14,定尺912,按14規格算的話,單線小時設計產能30噸,按8小時作業時間算,一天需要鋼坯坯料250噸(308240噸,多出10噸是消耗,鋼坯軋制螺紋鋼的產出比大約是1.04),年產量7萬多噸。現在這個廠子一天出150噸螺紋鋼,是因為電爐小些影響產量。如果鋼坯供應得上,停了電爐,只軋鋼,一天三班倒,年產量能上到20多萬噸,日消耗鋼坯750噸。
陳立東跑一天輸出100噸,距離李利鑫的需求差距很大。
李利鑫以為陳立東存貨不多,也就沒關電爐,電爐還在煉,軋機卻是準備滿負荷生產。現在多出一噸螺紋,多幾百塊錢啊。
可是陳立東自己知道自己,他是在用系統熔爐煉鋼!工藝流程是:廢鋼→鋼坯,作業時間隨機,耗時忽略不計,產出比≥60,每噸鋼坯耗電60度,無廢水、廢渣、廢氣。
好玄幻的生產方式,但是目前產能有限啊。昨天一天供應鋼坯100噸,提高到10倍才好。
問題在哪呢?不是熔爐不給力,是配套設施不到位。
首先,運輸能力不行。那臺四不像載重5噸,當然超載一些也行,不過為了安全,陳立東基本上是運走5噸廢鋼,運回3噸鋼坯。怎么提升運輸能力呢?一是提高車輛載重,弄個50噸的!呵呵,想多了。就怕他家門口路面架不住。陳立東估計這村口的路通行10噸沒問題,超20就費勁。而且,這個年代,50噸重卡還沒造出來呢。二是增加運輸車輛,多加幾臺車。這種四不像,李立鑫的廠里還有,但是人家自己電爐還沒停,也需要用車運爐料,借給他這臺車已經不錯了。怎么辦呢?雇車!從社會上找,來回一次多少錢,錢給夠有的是人來。
其次,裝卸能力不行。李利鑫的廠子里有天車,帶電磁盤的,起吊一噸多,裝卸一車幾分鐘的事。而陳立東家,就一處院落,也安裝天車?院子不過100多平米,天車行不開啊。
怎么辦呢?陳立東琢磨了半宿,最后腦洞大開,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擴建垃圾回收站。怎么擴呢?租賃農田當場地!前邊說了,陳立東家新房位于村東頭,周邊沒人家,那就把周圍空地租賃下來。這年頭,華夏還沒有制定基本農田保護法,占用農田,跟村里說好,給一定經濟補償就行。
最后,程序尚未合規。這兩天,陳立東的父親在打工,母親做家務,還不知道陳立東開了個廠子,搞廢鋼回收。接下來,生產活動要擴大,幾臺十幾臺車來回出入,瞞不住啊,必須跟家里說明白。
怎么說呢?陳大忽悠不怕,編唄。
這天晚上,家里召開餐桌會議。
陳立東說,“跟大家說個事,村東頭那家軋鋼廠是我同學他哥開的,生產形勢非常好,就是場地不夠用了。昨天我同學找到我了,想租用咱們家新房和周邊的空地,建個廢鋼堆場。現在咱那房子閑著也是閑著,我同學說了租金一年算6000,兩年建房子的錢都出來了。”
陳父:“租金這么多?那行啊。村西頭你三爺家的房子租給做石棉瓦的了,一年租金才兩千。”
陳母:“咱那房子可是新的,算裝修花了一萬五呢,能不能多要點?”
陳立東:“呵呵,我還沒說完呢。我是這么想的,現在廢鋼市場不錯,我想和我同學合作收廢鋼,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