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濱海縣利民機械修理廠的賬很難算清楚。
首先,這是一家私人企業,法人是老板娘王桂清,從這個角度上說大家都是打工的。
其次,一幫管理層自去年后半年就分枝散葉,各自撐了一攤子:
陳樹儉和孫旭友大部分精力在和孫鎮遠忙活外貿;陳立東折騰出了一個電機廠和一個遠東冶金廠;陳立民在忙活建筑公司的事情,一年里建鑄造車間、電機車間,建加油站,薊市興海科技辦公用房和住宅小區裝修,還承攬了附近一些工業廠房、民宅的建造工程;陳立偉管著車隊和加油站,車隊和加油站已經獨立核算,即使利民機修廠也得按價格結算運輸費用。
利民機修廠這一攤子,基本上是陳立春在負責生產運營,既管接單、又管生產,廠里的事務基本上是他在拍板。陳樹志負責綜合事務,大的方面負責協調地方關系、辦理各項手續,小事包括后勤接待、栽花種樹、安全保衛,誰拿了廠里一根鋼管、誰偷著在墻根下尿了泡尿,是開除還是罰款,都由他說了算。
最有意思的是陳淑芬,現在管著幾家子的賬,包括利民機械修理廠、元亨商貿公司、燕京興海科技、薊市興海科技、汽車車隊、加油站以及盤山電機廠,現在電機廠還在用盤山電機廠的執照和資質,盤山那邊只保留了倉儲和銷售功能,這邊又在鎮里辦理了工商和稅務登記。
還有張兵,研究生畢業后就跑到南陳村,一邊幫助陳立春抓企業管理,一邊負責鋼鐵廠的籌建事宜,近萬畝的鋼鐵產業園土地利用和項目布局規劃都是他在做。
一群高管中,先是孫旭友不好意思,他說各個大客戶都有業務員在盯著,多半年了自己就沒怎么管機修廠的事情。陳立民也說,自己根本就不參與機修廠的業務,也不想從這邊分錢。弄得陳立偉都不好意思,已經被聘為總工的張兵也說不用考慮自己。
陳立東倒是想現在就在自己企業中推行現代企業制度。1994年,是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入的一年,國家拿出一些企業做試點,小企業進行拍賣、租賃,大企業進行股改,老陳家的企業已經達到了集團公司規模,加工工廠、商貿公司、科技研發公司,甚至跨國企業都被鼓搗了出來,組建集團公司也說得過去。
陳立東跟陳爸和大哥提了提組建集團的事情,陳立春表示不反對,跟弟弟說:“你掌舵我劃船,怎么搞都行”。
陳爸卻不以為然,他說:“國有企業那一套我看不上,不過要改成董事長、總裁、總監之類的,我又不明白,我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的。”
陳立東想了想,也對。現在自家各個企業身板都不夠壯,各個方面都在上升期,也沒有那些狗扯羊皮的事情,倒是不急著換體制。
還有一點陳立東也拿捏不準,在他的藍圖里,陳氏企業那是肯定要站在風口浪尖的,未來集團公司必將群英薈萃,匯聚頂尖的管理、技術、運營人才。現在就組建集團,用自家這些人把崗位先占上,還怎么吸引人才?那就先保持現狀,集團的事情以后再說吧。
不過錢還是要發。用陳爸的話,大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管是哪一攤子,都是給咱老陳家賣力,咱們不能小氣。
最后,陳爸親自召集一眾管理層開會宣布了分贓方案:我們爺三個和下邊這些人每人50萬,孫旭友、陳樹志、陳淑芬、陳立民、陳立偉、陳麗英、張兵,剩下100多萬留著我給下邊人發紅包。另外,遠東商貿、建筑公司、電機廠的獎勵大家就別考慮了,一起從這邊出了。張兵想推辭,被老爺子一句話給悶下去了:“嫌少還是怎么滴?”
這天下午,利民機械修理廠轟動了,老尹頭和幾個中層拿了5萬的紅包,也聽說高管們一人分了50萬。
高興的有,眼紅的有,不服的也有。任志剛看著手里的兩萬塊錢就有點郁悶。去年這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