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業狂潮
劉成這天的主要任務,是在東華商貿工作人員陪同下去拜訪vtc。
vtc公司全名是vostok電信公司,股東為太陽國的kdd公司、毛熊聯邦民間通訊公司。
這家公司成立于1992年6月,主要業務就是為海參崴、伯力、納霍德卡、南薩哈林斯克、伊爾庫茨克和雅庫茨克6個重要城市通信服務。
他們在海參崴建立了國際通信衛星標準的數據交換局,主要設備全部采用了太陽國最新技術的通信裝置,在6個城市建設了數據交換基站。
主要基礎設施建設在1992年的10月份動工,1993年1月份就投入了使用。
但是,迄今為止,這家公司在遠東的業務一直沒能盈利。
原因之一就是,毛熊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并未成功,遠東這邊更是如遇寒流,人們生活都難以為繼,通訊需求只能放在最后。
東華在遠東的鋼鐵、商貿業務對當地經濟有了一定的拉動,但是獲益的普通人只是少數。
通信企業也是高資本行業,基礎設施投入很大,而市場是這些企業的命脈。
對vtc來說,遠東的這次投資,開始即失敗。
當然,vtc的業務不至于此,他們還幫毛熊政府架設了一條光纜,就是以納霍德卡為,經過海參崴、伯力、葉卡捷琳堡,將光纜線路連到了莫斯科。
遠東這邊軍政方面的通信都依賴于這條光纜,所以說他們只是在民用市場沒有獲利。
目前來看,東華在遠東的各個產業想要開通互聯網業務只能依靠vtc,必須更換設備、提高數據傳輸速度。
vtc的辦公地點距離東華商貿大廈大概三四公里,沿著中心大道幾分鐘的車程。
對東華商貿派人來訪,vtc公司非常重視,遠東事業部的部長親自出面接待。
為了交流順暢,vtc還專門安排了漢語翻譯。
雙方先介紹了各自的身份,劉成今天的職務是東華商貿的后勤部長。
客氣一番后,劉成先開口說道:“東華集團派我來遠東,主要任務是檢查各個公司網絡接入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集團推行網絡辦公,但東華商貿這邊聯網進展很不理想,我們發現貴方的網絡傳輸速率太差,懷疑你們沒有將東華的網絡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相應的設施沒有配備到位。”
這位叫佐田幸樹的部長說道:“我一直在遠東主持工作,對東華商貿的發展一直十分關注,也非常希望能給貴方更加優質的服務,從目前來看,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劉成是搞通信的行家,自然要了解一下專業方面的情況,于是問道:“不知道貴方的數據交換采用的哪種方式。”
佐田幸樹倒沒有隱瞞:“我們用的4線中繼接口的sf信號方式,使用的是ts國際中繼交換機......”
劉成對這次拜訪,是有所期待的。
他希望幫東華與vtc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以便體現自己這次來訪的收獲。
他還有個心思,如果vtc能夠采用華威的設備,這次就不虛此行了,他當然知道vtc背后有kdd,更換設備自然優先用kdd的,但
是萬里有個一的話呢......
等佐田幸樹說完后,劉成說道:“佐田先生,實話說貴公司的設備已經落后時代,我認為要想改變現狀,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更新設備,升級系統。您認為呢?”
佐田訕笑道:“確實如此,我們的設施設備還在使用幾年前的產品,我們也想更換新的設備,但是您可能也有所耳聞,遠東數據業務一直很不理想,所以很難獲得會社那邊的投入。
我有一個建議,也許能夠解決我們目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