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陳立東提出的世界級港址建設的設想,李滿倉舉雙手雙腳贊同。
對現在這個小河溝里的海港,李滿倉是非常不滿的。
他曾經在旅大港干過。
在那邊,放眼是遼闊的岸線、萬噸級大艦、櫛次鱗比的船只。
在這里,讓他有種“被流放”的感覺。
不過,他也知道沈一鳴叫他過來,不是讓他鼓掌應和的。
李滿倉在一年前被借調,“支援”盤山港的建設,然后被任職盤山港務局的局長。
這一年多,李滿倉可沒閑著,這里的水文、洋流、地質情況比誰都清楚。
他指著地圖說:“這條海溝是自然形成的。它的一邊是雙臺子河,另一邊是大遼河。
兩條河水在這里交匯,再加上潮汐作用,就讓這里形成了一道海溝。
這道海溝在15米等深線外越來越深,前出10公里可以達到30米深。
這里地質條件也不差,兩河交匯,泥沙不斷淤積,而洋流又在不停的擠壓沖刷,讓這里的地質條件比陸地還要優良,我們稱之為‘鐵板沙’。
這段淺灘平均水深大概4米,落潮的時候漁船都要小心行駛,有幾處小島被漁民們當作臨時歇腳的地方。
把海港建在這里,主要工程就是修路、造地、碼頭打樁和岸線護堤。
沈市長,旅大那邊幾年前就搞過業主碼頭。
根據我的經驗,業主碼頭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質量好。
不過,在這里選址建港,具體造價多少我說不好,但可能是個三位數。
實話說,我擔心東華堅持不住。”
李滿倉的話代表了專業意見,聽完他的話,沈一鳴也有點發懵。
李滿倉說的三位數,單位不是萬,而是億。
這么大的工程,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盤山市也不行,這得遼省決策,驚動國家也有可能。
真的需要上百億的投資嗎?恐怕不止!
東華投得起嗎?
如果用傳統方式,肯定不行。
啥是傳統方式?
移山填海,圍海造地。
建海港,得需要大量的建材。
構成海港的主要建筑是路基和岸線,其它還有海擋和護坡。
這都需要大量的建材骨料。
啥是建材骨料?
就是碎石、卵石、廢渣、砂子、細沙、粉煤灰等。
這些東西本身不值錢,消耗的是運力。
后世采用最多的方式是把采礦的剝巖土,又叫山皮石、山皮土,用來修筑路基。
一般也是就近使用。
在這個年代,山皮石幾元十幾元一噸,加上裝卸費、運費的話,50公里以內大概40元一噸。
如果用于建港的話,就叫移山填海。
往往要修條鐵路,把山皮石從山里運出來,再拋到海里,這種成本就沒法計算了。
圍海造地,就是用土工布、水工布裝填海沙,在淺海處搭起圍堰,再向圍堰里邊填石頭、沙子、建筑廢墟。
而后世最經濟的方式是用絞吸船造地。
也是先圍堰,然后架設長達幾公里的排泥管道,與遠方的絞吸船連接。
絞吸船,全稱為絞吸式挖泥船,它安裝著泥泵和吸泥裝置。
絞輪一般安裝在船頭,接觸海底后,絞輪轉動,絞松海底泥沙,再用泥泵將泥漿從吸泥管吸入,經過排泥管送到圍堰當中,經過沉積后,海水濾走,海沙留下,形成陸地。
移山填海、圍海造地的方式花費都很大,這也是李滿倉說需要上百億投資的原因。
而陳立東的方式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