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東蘇醒在醫學上稱得上奇跡。
另一個奇跡就是,在他回歸那天孫集鎮的鋼鐵產業園突兀地矗立起一尊巨像。
10月2號這天,華夏高層派出了團隊,打著探望陳立東的名義,帶隊的竟然是葛萬瑞將軍,隨行中明顯有軍方和華科院的專家。
一行人在看望了陳立東后,由陳樹儉帶著專門去參觀巨像。
撫摸著這個大家伙,老將軍問道:“你說這么大的一尊雕像只有一千多噸?”
陳樹儉無奈地說:“哦,那是陳天吉他們說的。據他們說,整個雕像的材料都是玄武巖纖維,確實只有一千多噸。”
這時一個專家問道:“關節這里凝固了嗎?當時怎么就能活動呢?還有這雕像的腦袋呢?據說可是有頭部的。”
回歸時巨像的頭顱是艾德蒙組織兄弟姐妹們變型模擬而成的,艾德蒙收回身體后,機械仆從們也都悄然離開,所以巨像又失去了頭部。
羅浩道:“這些都是熊島那邊來人鼓搗的,弄完他們就又回去了。至于雕像的腦袋,據說是里邊的聲像系統需要調試,就被拆掉了。”
這兩年東華聲望越來越大,深入考察過東華集團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有兩個研發中心,一個曾經在薊市,現在搬到總部這里。
另一個在遠東那邊,遠東研發中心據說由幾個毛子領頭,東華搞的新材料幾乎全部出自遠東那邊。
東華還有一支科研和技術團隊,雖然使用漢名漢姓,但是那些人卻是外族外籍。
當前華夏,在某些領域,對歪果仁還有一種從骨子里的、莫名的敬畏。
所以,將巨像的秘密推給“熊島那邊來人”還是很好使。
前來考察的一行人再次回到東華總部,又參觀了玄武巖纖維的介紹和由玄武巖纖維加工而成的幾種零部件后訕訕而去。
巨像除了高大看不出其它,玄武巖纖維也確實不錯,但是這些專家可是見識過或者聽說過這種材料的。
玄武巖纖維于60年代初誕生于烏熊科學研究院,1985年才實現產業化,烏熊建成了年產500噸的工廠,主要設備是玄武巖熔融爐和鉑合金抽絲設備。
據說這家工廠原來的工藝設備能耗高、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去年這家工廠設計了一套新工藝和設備,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
也許東華就是借助了烏熊這家工廠的技術,或者購買了這家工廠的產品,才制作了這個巨型雕像。
玄武巖纖維的生產工藝并不復雜,用電爐將玄武巖礦石加熱到1450度以上成為熔融液體,熔融液進一步去除氣泡、雜質后,通過拉絲漏板就成為玄武巖纖維。
這種工藝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能耗,這個時期生產1噸玄武巖纖維的耗電超過1萬度。
另一個是拉絲漏板的損耗,烏熊廠家采用的拉絲漏板由鉑銠合金制作,鉑、銠屬于貴金屬,直接抬高了制造成本。
其實,影響玄武巖纖維產業化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市場。
玄武巖纖維具有強度高、電絕緣、耐腐蝕、耐高溫等多種優異性能,在交通運輸、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說點具體的吧:
第一,可以直接用它紡織布料,做成防火服、防火毯、防火簾。
第二,用它和增強樹脂做成的復合材料,替代碳纖維,可以做坦克、裝甲車的車身材料,可以用于炮管熱護套材料、大口徑機槍槍架、彈匣,可以制作汽車發動機罩,可以制作輪船殼體、輪船機艙絕熱隔音護板,可以制作列車車廂廂板。
第三,可以用作混凝土增強材料,高等級公路、高速公路的混凝土添加這種材料后能夠明顯增加強度。同時,它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