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沙填海造地,主要成本有三項。
一是人工費,耗費工時的主要是搭建圍埝。
二是材料費,耗費最多的是土工布,其它還有木樁和鐵絲。
三是機械費,包括這幾艘挖泥船以及皮艇、沖鋒舟、輸泥管的費用。
零零總總算下來,在盤山港腹地以這種方式造地,一畝地成本均價6萬元。
不過用海沙吹填,土壤含水量高、孔隙比較大、壓縮性高、承載力差。
所以,在實踐中完成挖泥吹沙填出陸地后,還要進行自然沉降,二次整理,翻曬降水,砂石回填,碾壓強夯等處理,使吹沙造地能夠變成建設用地,達到一般承載力的要求后才能在上邊修路蓋樓,建設工廠。
這么一算,每畝土地的成本就得10萬開出去。
10萬一畝的建設用地其實很便宜,它不占用農田,不需要走征地手續,也沒有各項占地補償費用。
還有,新造的土地就是一張白紙,想怎么規劃就怎么規劃,這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華夏沿海各地紛紛向海要地的動因。
在吹填形成陸地之后,將接續堆填石料、石渣,采用強夯工藝,讓港址這邊盡快形成建設用地。
工業園區建設用地同樣如此。
圍埝筑壩需要水泥和石渣石料,建設通港公路、加強港址基礎也需要這些建材。
東華已經在盤山建設了水泥廠和商砼攪拌站,可以生產加工相應的建筑材料。
但是石料有些麻煩。
因為盤山附近無山,開山采石就不現實。
當下,盤山的通港鐵路還沒有影子,靠公路長距離運輸建材的話,成本會高得離譜。
要想獲得建材骨料,還有個辦法就是從海上運過來。
所謂的建材骨料主要是碎石、卵石、廢渣、砂子、粉煤灰,用于造地的話,各種建筑垃圾、房屋拆遷的廢墟、鋼鐵廠的爐渣都可以。
最常用的是山皮石,山皮石一般就是采礦時的剝巖土。
這種山皮石各大礦山有的是,為了不影響礦山開采,需要遠距離選擇棄土點將山皮石運輸過去。
如果就近有修路、建港等建設工程那就更好了,不僅不用廢棄,還能賣幾塊零花錢。
山皮石的費用,主要是運輸費用。
大量山皮石走海運輸送花不了幾個錢,從西澳運到盤山港的運費每噸大概15元人民幣。
但盤山港目前在遼河口的碼頭,只能接卸3000噸的貨輪,用小船跨國運輸山皮石就不劃算了。
思來想去,陳立東還是選擇了使用金手指--系統熔爐。
這天下午,陳立東來到東華在盤山新建的熱電廠。
這座熱電廠安裝了3套300MW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每套機組有燃氣輪機、余熱鍋爐、汽輪機及發電機4大主要部件。
總經理丁德信引領著陳立東參觀了這座已經建成卻未投入運行的發電廠。
回到辦公室后,丁德信說:“已經與遼河油田淺海油氣公司達成了日供氣80萬立米的協議。
他們從去年開始加大投入、增上設備,日產量已經達到100萬立米,基本上都被我們吃掉了。
我們的電廠,度電耗氣量在-立米,維持100兆瓦出力的話,可能會在高位運行,每立米天然氣大概只能發3度電,80萬方天然氣勉強維持運轉。”
陳立東問:“兩個儲罐滿了沒?”
丁德信說:“差早呢。一只空著,另一只儲存了8萬立米液化氣,夠用兩個月吧。”
倆人所說的儲罐,是由遠東商貿經手購買的兩座容積為15萬立米的液化天然氣儲罐,每只折合人民幣億,光是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