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油氣干線的方案被高層認可,責成能源和礦產部制發項目批復。
那邊散會后,洛維奇來到陳立東這里,緊跟著毛熊工業與貿易部、能源與礦產部、航空制造集團、造船局、武器出口局的負責人過來,一起商議共青城飛機廠、造船廠的股權收購問題。
共青城造船廠,能夠生產核潛艇的存在,陳立東曾經去過這家船廠參觀。
據介紹,這家船廠從1960年到1996年,一共生產了56艘潛艇,不過由于阿穆爾河較淺,因此限制了該造船廠制造大噸位潛艇,造船廠僅建造過噸位較小的667A型楊基級和667B型德爾塔-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971型阿庫拉和671型維克托-I和維克托-III核動力攻擊潛艇,以及基洛級柴電潛艇。
1992年11月,毛熊高層宣布共青城造船廠不再負責核潛艇的建造,同時加強在西方有深水港口的北方機械制造廠的生產能力。
共青城造船廠生產的最后一艘核潛艇是1995年完工的阿庫拉級“K-295”號。
在宣布共青城不再建造核潛艇的時候,共青城造船廠的建造工位上依然還有兩艘971型阿庫拉-II級潛艇等待完工。
去年皮尤金去視察船廠的時候,決定繼續建造其中一艘,而另一艘則交給北方機械制造廠完成。
潛艇屬于兵器,因此負責撥款的造船局認為應該由國有、而不是私人造船廠負責。
因而,他們進一步提出將共青城造船廠收歸國有,洛維奇等當地人以及華夏商人陳立東名下持有的造船廠股份都應該讓出來。
飛機廠的情況大致相同。
在這兩個軍工企業的股權構成中,保留了一部分國有股,而洛維奇及其關聯方成為大股東,陳立東手中的股份大概百分之幾,其它股權由遠東軍政高層掌控,今天的商洽他們都“不好意思”參加。
洛維奇與陳立東早就達成一致,已經準備從兩家企業中退出,但渡讓權益肯定要討價還價一番。
洛維奇提出的條件是“你們要軍工,我們要能源”。
說白了,就是用兩個軍工企業所有權置換遠東地區油氣田的開采權。
置換遠東地區油氣田的開采權!看似獅子大張口,但是共青城的飛機廠和造船廠資產規模雄厚,技術儲備扎實,員工隊伍龐大,稱之為整個遠東制造業皇冠上的兩顆明珠都不為過。
皇冠是共青城。
1941年蘇熊開始“衛國戰爭”的前期,西部大部分國土淪陷,蘇熊不得已把大批軍工企業轉移到了遠東,共青城開始成為遠東最大的軍工城。
二戰中,共青城的飛機制造廠生產了大批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支援前線,保證了戰爭勝利。
與山姆國冷戰時期,共青城造船廠生產的核潛艇更是讓敵人“異常恐懼”。
蘇熊倒下幾年后,兩家工廠仍勉力維持了四五年,直到入不敷出、難以為繼,才選擇向資本低頭,將部分股權出售給洛維奇等資本勢力,甚至被華夏人獲得了部分股份。
兩家工廠私有后,遠東人并沒有放棄這兩顆明珠。
陳立東記得當年去飛機廠參觀時,廠房和辦公樓已經顯得破舊,但內部管理依然井井有條,設施設備維護仍然完好。
生產車間正在組裝米格教練機、水陸兩棲飛機,賣給華夏和阿三國。
飛機設計室還在完善蘇80,以及研制別-103、SA-20P等民用飛機。
技術中心正在完善數字化設計系統,提高裝備水平。
在兩家軍工企業出售股份,變成合資企業后,洛維奇和陳立東對兩家企業都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兩家工廠所需的鋼材優先保證,并拿出幾十億盧布添置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