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們在分析研究、權衡利弊的時候,達慶國際工程公司鉆井四隊的員工們已經開始了訓練,他們在熟悉鉆井模塊各個裝備的性能。
進行著開機停機,灌注機油,連接監控,掌握設備,熟悉操作規程,標記危險等級和注意事項,東華石油機械公司的員工們也沒閑著。
兩支隊伍都明白,將來有可能長期在海上,與這些設備為伍,因此必須熟悉每個機器、每件設備,努力做到如臂使指......
碰頭會后,王靜安回濱海主持公司工作,把杜青山留下來輔助勘探鉆井,走的時候還交待:平臺這里缺啥短啥隨時聯系。
其實啥也不用他操心,設備工具、各種油料、老尹那里都有,鉆頭鉆桿也不缺,需要加工一些材料的話,吩咐一聲就能辦到。
兩天后,東華總部來人送來了一箱子優盤,各種資料還在掃描,但是設備說明已經被拷貝下來,鉆井隊開始結合說明進行演練。
一周后,風平浪靜,鉆井開始。
首先是安裝井口定位器,實際上在這水深不足10米的淺海位置打勘探井,定位器放不放都行。
甚至派潛水員帶著設備下水輔助矯正都沒問題。
可既然是實驗,就得玩全套。
定位器主體是個四四方方的箱子,整合了GPS定位系統、照明系統、攝像和影像傳輸系統的智能設備,箱子一側有兩個機械手臂,具備鉗夾功能,用得好,跟手臂一樣。
定位器被吊索吊起來,放入水中,隨著重力下沉至海底。
定位器上有四只螺旋槳,自帶動力,操作員叫郭慶利,今年29歲,本科畢業分到達慶油田,已經5個年頭,他之所以被安排操控定位器,不是因為學歷高、長得帥,而是他玩電腦水平高,打紅色警戒最牛逼,玩人機對戰總能創造戰勝機器的記錄。
郭慶利坐在操作室里,用手柄操作機器,一邊觀察水下環境,一邊移動定位器,將它停在井位附近的位置,為接下來的鉆井提供指揮和輔助功能。
井口上,月池那邊,井隊副隊長、老司鉆工王金釗正在操作吊具,將帶有導向底座導管和末端噴射裝置的鉆桿,對準井眼位置沉下來。
郭慶利操作的定位器上有兩個機械手,能夠抱住鉆桿進行精準位移,使鉆桿對正井眼。
郭慶利和王金釗工裝上衣胸口的口袋里放著步話機,倆人通過步話機進行協調,使鉆桿對準預設的位置。
鉆桿插入泥沙后,司井鄭保東開啟了噴射裝置,高壓水從鉆桿中激射出來,沖洗海床形成最初的鉆孔。
當鉆孔達到一定深度和孔徑后,帶著導管的基座垂下來,在定位器的,直到導管上部的基座到達海床。
平臺下的導管能夠防止井壁坍塌,導向基座為導管提供基礎,基座落下后,就在井眼位置的海床上形成一個水下工作平臺。
平臺到位后,等待了一段時間,讓海底沉靜下來,泥沙沉淀,水體清澈后,郭慶利打開定位器上的照明,對準基座進行檢查。
其實,這個時候王金釗從月池那里已經能夠看到水下的鉆桿和基座,但是他不能說話,因為報告位置是郭慶利的職責。
在郭慶利確認沒問題后,大聲報告:“鉆頭位置對準,可以繼續。”
指揮室內鉆井隊長張洪良發出命令:“繼續!安裝套管和井口。”
這時,連接著基座的鉆桿與基座脫離,被提上去安裝鉆頭。
鉆頭接到鉆桿后,繼續沉入水中,在定位器的輔助下對準基座,插入導管,下入井眼。
再次等待沙塵水定,郭慶利用定位器觀察鉆桿和基座的情況。
確認沒有問題后,另一名司鉆工周朝軍開動了機器,鉆桿帶動鉆頭向下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