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過后,濱海縣進入了收獲的季節。
全縣水稻喜獲豐收,40萬畝水稻平均單產突破720公斤,比上一年增加12公斤。
有專家說,這與東華的車隊去年從噶爾穆帶回的鉀肥有關,農戶們也在打聽今年會不會有鉀肥運過來。
還有人傳:據說東華跟三優合作,在噶爾穆搞了一塊上萬畝的鹽化工產業園,沒準咱自己都能出鉀肥了。
噶爾穆的鉀肥運過來價格是980元一噸,比進口鉀肥每噸便宜200多元。
國內鉀肥便宜,并不是質量不行,噶爾穆的鉀肥已經不輸于國外,也從來不缺買家。
照以往,濱海縣這里是鬧不到國產鉀肥的,即使進口的鉀肥,也會一搶而光,買鉀肥歷來需要找人找關系。
一畝水稻施用鉀肥大概10公斤左右,至少能增產10公斤稻谷。
施用鉀肥得目的,不只能增加產量,鉀對提高水稻抗病、抗蟲、抗倒伏的能力效果非常明顯。
今年夏天,臺風飛燕的尾巴從濱海縣掃了一下子,沒有施用鉀肥的水稻發生了大面積倒伏,有人試著追施鉀肥后,那些折斷的秧桿竟然恢復了直立,實現了穩產。
見到了好,更讓種植大戶們盼著東華再把鉀肥運過來,有了鉀肥,明年的收成就更保險些。
很快,東華貨運發布了通知:今年繼續東草西送,并且還將進行稻草換化肥的交易。
噶爾穆,將軍樓前的廣場上,已經有人清理著場地。
從現在到明年春天,大伙要繼續沿著噶甘公路對周邊的戈壁荒灘進行稻草固沙。
兩年前的稻草固沙行動,已經出現了一定效果,噶爾穆城里人都覺著刮過來的沙子少了,今年他們要繼續大干一場。
廣場西側,沿河的位置,規劃了一塊苗圃,足足有50畝地,今年春天培育了柳樹苗。
不久之后,這些樹苗會移栽到噶甘公路的兩側。
跟公路道班有關系的人已經在焊制水罐車,負責給樹苗澆水,只要不怕辛苦多跑幾趟,一臺水罐車一天能賺200元。
接近10月底的時候,藍市市政、城管忙得腳不沾地。
這天下午,市賓館宴會廳熱鬧非凡,王慶來代表市政府歡迎以呂繼民為首的噶市經貿代表團一行,他身后的會標是“噶-藍兩市共建共享聯誼會”。
這次聯誼活動,由政府主導,工商聯主辦,王慶來沒有念稿子,拿起話筒說:“終于盼到呂市長和各位噶市的企業家朋友,盼你們來藍市,我等了100多天。
我是6月份去的噶爾穆,那是大開眼界啊。我帶的團里一位同志寫了首打油詩,我要念給噶市的朋友們:
昆侖瑞雪聚嘉祥,萬丈鹽橋沐艷陽;沙漠茫茫疏葉影,綠柳婆娑棗花香;蜃樓瀚海留新影......”
沒錯,這次呂繼民市長帶著噶市的工商業界的老板們來到藍市,算是回訪。
不過他們來不是觀光,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做生意,一個是拉投資。
藍、噶兩市,有著非同尋常的經濟關系。
藍鋼集團、三優化工、東華集團都在噶爾穆投了巨資,噶爾穆也將鉀肥、鎂粉等工業制成品大批量地賣到藍市。
藍市各大旅行社在今年暑假的時候,開發了赴噶爾穆五日游線路,反響還不錯。
呂繼民帶來的企業家們,將在藍市推銷一波噶爾穆的玉器、枸杞、果脯......據說藍市人傻錢多,應該能賺一批。
至于拉投資,明天上午,王慶來和呂繼民要簽訂兩市合作框架協議,呂繼民還將與十幾家藍市企業簽訂項目投資協議。
其中有兩個農業項目,一個是“鹽堿地改良與高寒耐鹽堿水稻種植試驗”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