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行星采礦并非一個突兀的話題。
早在五年前,山姆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公司的空間開發部負責人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通過出售小行星的信息來賺錢。
這個人叫做吉姆.本森,他設想以5000萬刀的成本制作、發射、操作一艘宇宙飛船,飛船上搭載各種儀器后重量大概為300公斤。
這些儀器包括多頻帶攝像機、中子光譜儀、阿爾法質子X射線光譜儀等等。
這種飛船將被發射到藍星近地軌道的數千顆小行星中的某一顆上,這些小行星引力場較弱,使飛船登陸較登臨月球、火星要便宜的多。
盈利模式就是出售被登錄的這顆小行星的信息。
山姆航天局,也就是NASA,對吉姆.本森的倡議在口頭上表示了支持。
不過,本森的這些設想至今還沒實現,他最近找到安美森科技公司,正在向安德烈推銷自己的計劃。
本森向安德烈說:“我們的飛船制作費用還差600萬刀,另外還需要800到2600萬刀的發射費用。
如果貴公司能加入進來,我們在半年內就能完成發射計劃,并在9到16個月的時間內到達目標,開始對某顆小行星的勘測任務。”
安德烈對本森的建議是不大相信的,但還是將這條信息在每周的工作快報中,反饋給了陳立東。
沒想到,陳立東答復的意見是:把這群人挖過來,我們自己搞。
斯廷博特斯普林斯公司是家大公司,主營業務是固定電話、因特網傳輸、電信設備銷售,是山姆第三大電信公司,公司年營收超過200億刀。
而本森勘探小行星的設想,顯然沒有獲得公司高層的支持,以至于蹉跎了五年,還未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
估計給出足夠的薪酬和幫他實現勘探小行星夢想的誘惑,挖他和他的團隊歸來并不難。
去外太空采礦,在這幾年是個比較熱門的話題。
畢竟藍星資源有限,連系統都曾說過:藍星是個資源貧乏的星球。
而在外太空,卻有著無比豐富的資源。
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人們投入資金最大的探險和交通項目,都是為了采集資源,其中包括歐洲人尋找香料以及移民美洲,華夏進行西部大開發等等。
藍星上未被開發的資源往往處在偏僻荒野、山巔、深海,促使人們鋪設鐵路、打造船只、架設管道。
可是放眼太空,在藍星視為珍寶的資源,如金屬、礦物、能源等等,在太空中都是無窮無盡的。
于是人們開始設想,開發出適合的工具,去太空采礦。
別人是想,而陳立東卻能,他手里有一件利器:巨人機械礦工(無頭)。
準確地說,它是一個能夠進行蟲洞穿越的星際礦工,理論上只要給它足夠的能量,在它的系統中輸入正確的坐標,就能穿越時空奔赴到目的地。
現在,星際礦工就躺在孫集鎮鋼鐵產業園里。
這家伙不是不能動。
甚至艾德蒙已經能夠操控它跳廣場舞,關鍵是出動它能干點啥。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星空坐標。
上一次,艾德蒙帶著陳立東魂魄回來,是因為工業助手系統為了將宿主拉回來,給出了坐標。
當時給出的坐標是:史隆長城-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室女座超星系云-本星系群-銀河系-獵戶座旋臂-柯伊伯帶-太陽系-藍星-華夏共和國-趙省-藍市-濱??h-孫集鎮轄地...時間是藍星公歷紀年1998年10月1日3:45。
回歸之后,艾德蒙一有時間就要去星際礦工那里,去破解它的秘密。
艾德蒙曾經說,啟動星際礦工最先看到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