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內,他們提拔、晉升越來越受到原始學歷的限制。
于是,學歷教育開始盛行。
燕京這所學院,最開始要把干部召集到學校來授課,脫產進修兩年,這樣才能獲得教育部備案的學歷證書。
可干部們平時工作很忙,根本“脫”不開崗位。
于是學院又想了個辦法,安排老師去干部的單位辦班授課,送學歷教育上門,不過該收的各種費用還要收,而且要高一些。
兩年學歷教育的費用,大概三四千元,但這種學費可以在單位下賬報銷,不用干部花一分錢。
再后來,參加學習的干部少了,有了專科學歷的,正在想辦法混本科、研究生呢。
學院便又開始推廣聯合辦班模式,聯合辦班就是跨過系統、聯合其他單位辦大專班。
九十年代末,教育部開始限制這種辦班模式,雖然沒有禁止他們辦學,但不再給這類學院頒發教育部認證的畢業證號。
這類學院的證書,只能算繼續教育,這就繼續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這個檔口,東華開始出資收購學校、維系師資,并開始招收應屆初、高中畢業生。
陳海燕去過那所學校,在燕京的南興區,被東華收購后新建了校舍,環境也很漂亮。雖然離主城區遠了些,但好歹在首都啊。
她也想好了專業,就報那個傳感技術與工程專業。
過年回家時,翟華陳海燕說過,今年高考可以選擇她的學校和她帶的專業。
燕京分院的重點學科為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電子和半導體類專業。
翟華,已經從薊市大學跳出來,現在的職務是東華工職院燕京分院的院長,并在今年新開設了傳感技術與工程專業。
所謂傳感技術,就是傳感器的技術。
啥叫傳感器?
在翟華編制的《傳感器技術》一書中寫道: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表征物質特性或其運動形式的參數很多,根據物質的電特性,可分為電量和非電量兩類。
非電量不能直接使用一般電工儀表和電子儀器測量,而是需要轉換成與非電量有一定關系的電量再進行測量。
實現這種轉換技術的器件就叫傳感器。”
......
陳海燕現在還不懂這些,但去年她參與了室內壁掛式測溫儀的設計,接觸了傳感器和相關元器件。
設計一款壁掛式電子測溫儀,是陳立東交給她的暑假動手作業。
沒想到今年鬧流感時,有她帶領團隊研制的測溫儀就掛到了各個教室,生產單位是東華電子。
更讓她沾沾自喜的是,這種測溫儀的專利發明人中有“陳海燕”三個字。
專利屬于實用新型專利,東華電子出錢買斷了這項專利,陳海燕的小金庫多了20萬元。
20萬元,對她來說,真不算大錢。
在濱海縣,高中畢業前,孩子們年節都有紅包拿,
陳海燕過年收的紅包都有上百萬。
不過這20萬元的意義不同,那是她動了腦筋、靠著自己的發明賺來的收入。
這20萬,她沒有占為己有,而是分給了參與設計的幾位高中同學。
一個電子測溫儀大體分5部分,外殼、溫度傳感器、電壓轉換電路板、a/d轉換器、液晶顯示器。
當然還需要電源,壁掛式測溫儀一般接外部電源,也可以安裝電池。
在陳海燕組件的發明小組中,由兩位男同學負責設計電路。
陳海燕和她宿舍的姐妹負責設計,也就是捏臉做造型。
陳海燕拿出錢來,采購材料,完成實物的制作。
最終,壁掛式電子測溫儀選用了熊貓臉造型。
封閉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