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大意了。
在乾清宮,朱翊鈞昨晚睡的不安穩,早上醒來,精神不振。剛登基時,張居正擔憂自己年紀小,提議讓李太后來乾清宮居住,照顧朱翊鈞。
朱翊鈞反而擔心母后在乾清宮住不慣,拒絕了這個建議,此事并沒有傳到后宮。
到了母后處問安,李太后見皇帝臉色難看,精神萎靡,命宮女制酸湯一碗。
朱翊鈞吃了后,胃口大開,并詢問宮女制作方法。
“皇帝為何好奇?想吃的話讓宮女再做。”
“先生忙于朝事,聽太監們說先生胃口不好,朕想親制作一碗酸湯,為張先生送去。”
“皇帝如此禮遇張先生,乃張先生之幸。”
聽到母親的話,朱翊鈞內心苦笑。
應該是自己的幸運才是。
雖然一直警醒自己,可是人性本惰,不到事到臨頭,終歸容易懈怠。
內廷太監宮女兩萬多人,朱翊鈞已經打定了主意,內廷以后一切從簡,而兩位太后處開銷不小。
特別是母親禮佛之后,每月賞賜寺廟的數量不小。
把昨日看到的戶部稅賦勘合的數目,告訴了李太后,李太后聽聞大驚。
“怎會到了這般地步?”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李太后居后宮不懂朝事,生在大明長在大明,從來沒想過大明會出問題。
“幸有先生扶持,兒子相信先生。”朱翊鈞在李太后這里打了預防針,為以后后宮一切從簡打準備。
離開了慈寧宮,朱翊鈞領著太監,帶上自己親手制作的酸湯去了內閣,值房眾臣多,眾目睽睽之下,恭敬的親手遞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萬萬沒有想到,小皇帝竟然送酸湯給自己。
內心感動至極,雖然小皇帝多疑,好弄權,但是對自己的確是信任有加。
“聽聞先生昨日值房口腹不振,今早在母后處,吃了此酸湯朕胃口大開,特學習了制法,親自制作。”
眾人恍然,皇帝親自做吃食予大臣,本朝未聞也。
張居正聽聞,跪在地上謝恩。
朱翊鈞上前扶起張居正,看了看在場的大臣,張四維也在其中,遂開口告誡眾人。
“朕年幼,父皇遺命先生以國事,朕深以為然,視先生為長輩,諸卿切要遵從先生,勿輕視先生。”
眾人連稱不敢。
等皇帝離開后,值房竟然安靜下來,實在是不敢相信剛才發生的事情。
最后還是內閣呂調陽開口,祝賀張居正。
……
在文華殿,朱翊鈞拿起奏疏,只要有張居正的票擬,直接用御筆批寫,一字不改。
“皇爺真是信任張公。”
這些奏疏都是馮保親自從司禮監送來,在一旁等候,看到朱翊鈞的行為,忍不住開口。
聽到馮保的話,朱翊鈞笑了笑。
“馮大伴,都說朕早慧,有時候,朕反而不想自己這么早慧。”
“皇爺為何有此言?”
至少十歲的孩子,是全心全意的相信張居正,把張居正視為長輩,而不是像自己患得患失。
即想張居正像歷史上那樣變法改革,又擔心自己會不會有蝴蝶扇動翅膀變動了大勢的行為,導致張居正擅權威脅自己的皇位。
朱翊鈞嘆了口氣,沒有向馮保解釋,自己擔心張居正如歷史上那樣,心態發生變化,身邊多小人勸幸進。
轉眼間,天氣變涼。
乾清宮里,朱翊鈞翻看廠衛收集匯總的折子。“都交給都察院審訊,如屬實責令重辦。”
梁大忠上前接過朱翊鈞手里的折子,看了看,原來是關于湖廣隨州知州的折子。
此人貪墨,膽大遠超常人,當地眾人皆知,連童謠都出來了。
“去問問都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