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帝國,從上至下誰也沒想到,堂堂的北辛戰神會主動求和。更沒想到的是,與大安同期而立的北辛帝國,竟然一夜之間改旗易幟,從此成為了歷史。
林奇來到了陽城才得知這一消息,得知唐川已經登基稱帝,甚至還派來第一任相國出使大安前來和談,林奇不得不佩服唐川手段老辣。
鄭成已經提前一步去了京都,一路隨行的巴郎看著林奇眉頭緊鎖,來到車邊問道。
“林奇,這一路上你都很淡定,為何得知北辛和談之事,卻是心事重重?”
林奇透過打開的車窗看著巴郎,長長的嘆息了一聲,“前輩,這正是那唐川的高明之處,恐怕大安朝堂上下會順了他的心意。”
巴郎不禁一愣,“怎么,你不想看到和談成功?要知道李智大軍即便打下去,也未必能夠拿下玉川城。”
林奇苦笑著搖頭道,“這不一樣,不管是唐川登基也好還是司徒漢義也罷,一旦我大軍兵臨玉川城,整個北辛群龍無首必然大亂。即便李智大元帥圍而不打,以北辛缺兵少糧的困境也堅持不了多久。到時候,只能逼著唐川放棄城防優勢與我大軍硬拼。其結果不言而喻,只要我大軍各部穩扎穩打不求大勝,北辛必然會以慘敗而告終。但是現在,恐怕陛下已經下旨停止進攻等待和談了。”
“林奇,就算和談,這一次我們大安可是占據了絕對的主動,與其說是和談,其實就是俯首稱臣,天下的百姓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難道唐川簽訂盟約之后,還能出爾反爾?那樣的話,恐怕全天下都會罵他是背信棄義之人。如此小人,還怎么震懾北辛各部。”
林奇嘴角撇了撇,“前輩,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沒有什么背信棄義之說。大安入侵而唐川主動和談,正可謂一石三鳥之計。若是孔老大人還活著,必然會力阻和談,但是現在朝堂之上,恐怕都會贊同和談。”
“一石三鳥?”巴郎疑惑的看著林奇。
林奇靠在顛簸的車中,仿佛自言自語的說道,“其一,唐川以帝君身份放下身架主動求和,表面上看似軟弱卻能為他爭取到喘息的機會。即便答應給予戰爭賠償,這一來一去的交涉也得半年之久。這期間,新君登基正是需要安撫天下之時,唐川必須要得到北辛各部的認可。其二,唐川登基之后率先提出和談,對于士氣低落的北辛將士來說彰顯仁德一面,更能得到大軍的擁戴。到時候,即便和談失敗,北辛將士也會上下齊心來支持這位新君為生存而戰。當將士們放下了生死,其戰斗力將非常可怕。”
巴郎贊同的點了點頭,“一石三鳥,那其三呢?”
林奇凄慘的笑了笑,“其三,那就是給大安帝君立下了前車之鑒,功高震主的大將軍,是可以改朝換代的。更何況沒有了暫時的威脅,咱們的陛下,也該騰出手來治理治理自己的朝臣了。”
巴郎臉色微微一變,不得不說林奇考慮的非常長遠。大安如果沒有了北辛的威脅,帝君劉軻必然會把重點放在新政之上。但是有了唐川稱帝的前車之鑒,李智大軍回歸之后,劉軻定會把軍權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林奇這位大軍師,恐怕也會成為了過去。
林奇的眼神之中充滿了無奈,他知道唐川服軟也只是暫時的,早晚有一天會卷土重來。林奇也相信朝堂與軍中也不乏精明之士,但他很清楚沒人愿意繼續打下去。甚至包括岳丈李智以及方宏等人,也希望這場戰事早點結束。畢竟現在結束的話,每個將軍都會成為大安的功臣,而萬一在接下來的戰事之中出現失利,不但功名會毀于一旦,甚至還有性命之憂。而朝堂上的文臣更愿意結束戰事,只有在和平時期,才更加彰顯文臣的權利與威望。
林奇一行很快來到了京都,距離京都不到十里,葉十三與盧繼文等人早已等候多時。林奇這邊剛一下車,十三低著頭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