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堆積復雜就能讓一個角色成為焦點,是不是太過于想當然了?也太過于理想化了?
六邊形的復雜,即便每一個角度都做到了完滿,那這個角色就真的完滿了嗎?
吳衛將自己關在房間里兩天,筆記本電腦、ipad加上手機,還讓付凱去買了一臺打印機,一邊搜索一些經典反派的影視劇觀看,一邊上網查找評論解析,一邊將其中好的人物解析給打印出來。
看過之后,總結分析,有時候還要反復觀看表演精彩的地方,對照劇情,對照自己的觀感,去重新在內心構建自己理解下的曹少璘。
他發現這樣的方式管用不管用不知道,但很符合自己的性格,羅列條款,按照自己喜歡和理解的方式,進行甄別和篩選,最終選出來的或許不是正確答案,但角色這件事本就沒有百分百標準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演員本身能夠理解到什么程度,最終能呈現出來什么樣子可以決定,但是否被啟用則不在演員的控制范圍。
曹少璘這個角色是吳衛的嘗試,因為這個角色足夠負責,需要演員呈現出來的東西很多,所以他選擇了去進行嘗試。
最終,當他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形象,跟新聞對接上時,他找到了那個核心點在哪?
這個曹少璘,實際上不就是一個亂世版‘我爸是xx’的混蛋嗎?只不過他更為瘋狂而已,因為在他身上的束縛更少。
找到這樣一個核心點,再去反推曹少璘,吳衛發現一通百通,這個角色不管劇本里給了怎樣復雜的設定,核心在,都不難理解。
曹少璘復雜性格里的一切,都源自于從小到大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想做什么隨便做什么的心態,目空一切,人如螻蟻,跟金錢、珠寶、古董、玩具等等東西一樣,都是他的玩物,且是不值錢的玩物,隨時沒了,他的父親都能夠給他補充。
什么囂張跋扈,什么神經質,什么瘋子,什么目空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陳導,我想再給你演一下曹少璘。”
主動打電話給陳牧勝,主動再找上門,不用你劇組內的大佬們糾結到底該如何選擇。
吳衛直接給出了選擇。
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臺詞,他演了一場看起來并不是很重要的戲,直接擊穿了陳牧勝的心理防線,旁邊的人也都看傻了,編劇突然想起了自己創作曹少璘這個角色的初衷,那時候還沒有完整的劇本,只有一個人物所產生的整個劇本故事情節的爆炸,設計的就是曹少璘作為這個變量。
“我爸是曹瑛。”
在最后時刻,深知自己掌控一切的曹少璘第一次害怕了,在他眼中如同螻蟻般為了茍活什么都能做的老百姓爆發了,當他們發現活著很難的時候,終于爆發了,爆發的民眾力量是龐大的,是能夠掀翻一切的。
所以,當曹少璘面對這個時刻的民眾時,視線相對,他害怕了,必須用父親的權勢來保護自己,因為這是他從小的保護符,隨便我想要什么,我的父親都能夠給予他,他就是天,就是主宰一切的存在。
當曹少璘終于知道害怕的時候,他心中的信念就是父親,如果連父親都不能讓這群螻蟻害怕,那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還有什么。
一個始終站在話語權頂峰的角色,當他跌落時的那一刻,才是最不好表演的,吳衛恰恰表演了這樣的一場戲,也因此獲得了真正的成功。
劇還沒有開拍,他的表演已然征服了所有人,未來這部戲能達到多高的高度不好說,但吳衛這個角色的未來,所有人都很期待完整版他會演出一個多么讓人……
曹少璘會給大家留下什么樣的最終認定呢?
吳衛給出了答案:“我希望這個角色出來之后,會讓觀看的人覺得惡心,覺得自己被惡心到了,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