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流量明星拍戲不努力,摳圖替身假吃不念臺詞,那些負面的言論鋪天蓋地,使得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奇怪,我們的偶像很努力啊,怎么到了你們這里就成了不努力;他們在面對我們的時候總是溫文爾雅笑臉迎人,怎么到了你們的口中就成了狂妄自大耍大牌沒禮貌呢?
“看看吳衛拍戲,我們都心疼了,還有人說他不努力嗎?”
吳衛自己都沒想到,無形之中,自己反倒替所有的流量藝人背書一回,讓那些口伐筆誅的聲音小了很多,一桿子不該打翻一船人,可這一桿子掄下去,打掉幾個人,大半肯定是沒冤枉。
“吳衛沒讓我們失望。”
“他表現的太好了。”
“從今天開始我正式成為他的粉絲。”
“他讓我對演員行業年輕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首映場結束之后,八成關于這部影片的評論,都集中在吳衛的身上,剩下一點點才是這致敬環節諸多老面孔的出現,讓一些老觀眾回味到二三十年前發出的感慨,曾經那些活躍在鏡頭前的人,如今都已經垂垂老矣。
李聯杰曾經在拍攝《龍門飛甲》時,跟劇中的武術指導聊天,你師承于誰,人家說出師父,他不認識,師父是誰領進門的,他依舊不認識,再往上說,李聯杰才啊的一聲想起來,原來你是誰誰誰這一脈的。
短短三十年時間,李聯杰感慨自己當初合作的人,如今都傳下來第四代的傳人在做這份工作。
有些人,不該被忘記。
能看到一些武術指導常青樹,可更多的,在年輕時摸爬滾打落下一身病,早早就退出這個行當,當初做替身的,又有幾個能如錢嘉樂一樣走到臺前,又有多少個做危險動作弄得一身沉積傷痕。
臺前,是光芒萬丈的大明星。
幕后,他們也是英雄。
《一個人的武林》初衷是致敬,對投資方而言,也想要搞一波情懷,一波回憶殺,看看能否在這方面多收割一些票房。
一切的設計,現在都談不到成功或是失敗了。整部電影的光芒被吳衛一個人掩蓋,現在討論的是吳衛的表現有多么好,至于這部電影初衷早已被遺忘。
好在,通過吳衛帶來的電影熱度,還是讓致敬環節得到了該有的效果,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些點名感謝的人,也確實勾起了一波回憶,讓動作電影拍攝的艱辛,被更多的人認可。
而這一點,還是從吳衛的身上引發。
兩座樓之間的跳躍,之前就有各類的視頻和解析,沒到電影真正上映,還是無法一窺全貌。
現在電影出來了,吳衛那一跳是怎么回事,也全部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分鏡頭固然能多角度,但在看慣了技術效果下的帥氣鏡頭之后,再看這樣單純的長鏡頭一鏡到底,那才是演員真正的奉獻。
那才是新生代動作演員對老一輩動作演員真正的致敬。
在電影的最后,七八十年代的動作電影里那些危險動作,剪輯出來,一幀一幀的呈現給所有觀眾。
電影院內的燈光亮起,除了一些人起身離開之外,多數人都站在原地,看著這些畫面。
這一次沒有用畫中畫,怕大家看不清,全屏播放,而字幕是以黑色的字體,在空白處一行一行的刷出來,給大家解釋這畫面里那些可能被多數觀眾忽略掉的經典時刻,可能某個人為了這個鏡頭摔斷了骨頭,在電影里只有一兩秒的鏡頭,還不一定能夠被觀眾記住……
最可怕的事即是如此,一個人乃至一群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疼痛的血水,他們拍出來的鏡頭,到電影上映的時候,卻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甚至于在電影之中被多數觀眾所忽略。
不怕你忘記,就怕你從未記得過。
程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