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詩不是寫的很好嗎,就再寫一首吧。不過陋室銘出世詩暮氣沉沉,這次我要你寫一首奮發向上的入世詩。”
托物言志?入世?文易松了口氣,這種詩他會背好幾首,于是就挑了自己最喜歡的一首: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他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這本是宋朝柴陵郁禪師寫的一首禪詩,講禪心的,是文易最喜歡的詩詞之一。
只是他把第三句的‘今朝塵盡光生’換成了‘他日塵盡光生’,當成言志詩來理解的。
‘明珠’指的是能力,得到機會就能濟世安民。
事實上如果這首詩的作者不是僧人而是文人,原詩完全可以看做是理想得償所愿之后寫下的慶祝詩。
像文易這樣把‘今朝’改成‘他日’,就是明志詩。
只能說漢語博大精深,同樣一首詩可以理解成不同的兩個意思,改動一個字就又變成了另一首詩。
聽完這首詩,謝道韞眼睛更亮了,雖然風格有點不符合當前盛行的詩詞標準,但能看的出來是一首好詩。
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卻又如此大氣磅礴。
仔細品味了好幾遍,她忍不住道:“好,還一個明珠一顆,好一個照破山河萬朵,文郎君志向之高遠可見一斑。”
文易并沒有多么喜悅,抄襲就算了,要是被夸還沾沾自喜就有問題了:“這首詩謝姑娘可還滿意?”
謝道韞眼珠子一轉,擺出淡然的表情道:“很好,我很滿意。”
文易道:“那就請兌現承諾吧。”
謝道韞道:“可以找一個剛出仕的士族子弟,把你們南遷的原因說成是他勸說的結果,相信他會很高興。”
文易一愣,然后驚訝的看向謝道韞,好像重新認識她一般。
不是這個方法有問題,恰恰相反,實在是太好了。
東晉皇室暗弱士族力量強大,要是有士族子弟來經手這件事情確實比朝廷的速度要快,而且靠著世家的面子他們一樣可以通行無阻。
雖然士族子弟出仕比較簡單,可他們之間也存在著競爭,也需要政績來妝點自己。
照理來說安置兩千多流民算不上多大的功績,可別忘了這里是會稽山。
匯聚著幾十上百家上品貴族,關鍵是瑯琊王氏的王羲之就居住在隔壁,在這里立下一分的功勞就能當十分來使用。
所以說動兩千流民去嶺南也算是一分想當可觀的政績了。
能想到流民去嶺南可以得到朝廷的援助已經很難得了,而謝道韞不但想到了,還考慮到了朝廷效率不高這條路不適合他們。
進而又想到找剛出仕的士族子弟幫助,這種智慧和見識……只能說果然不愧是世家出來的人。
果然不愧是……史上留名的謝道韞。
可問題又來了,他們這群流民連出山都難,上哪去找剛出仕迫切需要政績的士族子弟呢?
看著老神在在的謝道韞,文易苦笑道:“說吧,這次寫什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