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儀談過之后,薛大元找到趙正志:“正志,我要回閬湖當面向小易哥匯報這件事情,你們留在這里一定要注意安全。”
趙正志不解的道:“派個人回去報信就可以了,何須您親自跑一趟。”
薛大元解釋道:“這是一次揚名的機會,小易哥必須親自站到臺前。接下來我們和俚人必有一戰,謝姑娘是統兵大將也要跟來。”
“可如此一來閬湖就無人主持大局了,所以我必須要回去。”
趙正志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一定守好這座城門。”
哪知道薛大元卻搖頭道:“不,城門并不重要。”
“憑我們的實力只要小易哥決定出山,這座城池就形同虛設,有沒有這座城門并無區別。”
“你真正要做的是保護好吳儀,最近幾天他會私下聯絡城里的大戶一起支持我們,只要有了他們的支持晉安縣就是我們的天下。”
“我怕武叔儒和蔡群會對他們下手,你一定要小心提防別被他們得逞。”
“但事不可為就果斷撤走……小易哥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趙正志道:“先生請放心,我不是那種蠢笨的人知道該怎么做,您路上要小心。”
把一切都交代好之后薛大元就帶著四個護衛騎著牛出發了。
牛的速度沒有馬快但耐性比馬好,且速度比人快,一百多里的路程只走了不到七個小時就到了。
即便如此,他回到閬湖的時候也已經晚上十點多。
文易正趁著油燈寫東西,見到他很是驚訝,問清楚情況之后馬上把心腹叫過來召開了會議。
劉伯是最不愿意節外生枝的人,他也知道自己的意見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還是說道:
“我們才剛剛穩定下來,房子都還沒有建好……現在就插手縣城事務不太好吧。”
薛大元說道:“我也知道現在出兵太急了,但機會難得啊。錯過這個機會,我們再想得到城內百姓的支持就難了。”
文易點點頭,但沒有直接做決定,而是問謝道韞道:“你以為如何?”
謝道韞指著墻上掛著的簡陋地圖說道:“根據你的計劃,下一步我們就要大興造船業發展航運……”
“晉安縣城就處在晉江沿岸又靠近大海,又恰好處在閬湖和大海之間。如果能拿下這里,你的計劃就可以事半功倍。”
“雖然嶺南人朝廷觀念淡薄,但平時我們想拿下縣城也會引起百姓的恐慌,甚至被視為叛逆。”
“現在這個機會確實非常難得……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以為當出兵。”
薛大元補充道:“非但如此,晉安郡雖然漢人稀少,但也有萬人,很多都是被流放的官吏和讀書人。”
“若您借此戰打出聲威,將會有很多人主動來投。到時候不但能增加人口,還能吸引一些人才。”
文易又問柴犇、石敢當等人道:“你們有沒有什么建議?”
實際上他并不指望這些人給出什么意見,之所以讓他們列席是為了培養他們。
果不其然,幾人都搖頭表示一切聽從命令。
文易這才說道:“謝姑娘和薛先生的話深得我心,我們不可能困在這個小山坳里過一輩子,早晚都要走出去。”
“不為了我們自己也要為子孫后代考慮,機會就在眼前沒有錯過的道理。所以我決定,抽調三千兵馬前往晉安縣城。”
“是。”眾人齊聲應道。
柴犇等人都露出興奮的表情,終于要打仗了。
文易繼續說道:“這次出征由我和謝姑娘親自統兵,薛先生負責閬湖所有事務。柴犇,你留下協助他。”
“啊?”柴犇不樂意的道:“為什么要我留下,我要去打仗。”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