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繼續說道:“第三件事情,鑿通藍溪中間的那堵巨石,這個工作就交由……嗯,莫先生負責吧。”
莫俊起身道:“是,屬下一定早日鑿開通道。”
文易卻搖頭道:“現在是冬天氣溫很冷不宜下水,先把水面上的石頭鑿開就行,等天氣轉暖再鑿水下。”
莫俊道:“主公仁慈,真乃我等之幸也。”
“第三件事情,繼續修建房屋……我已經想辦法從北方遷徙更多的漢民過來,如果順利明年初就會有一批流民過來。”
“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提前把房屋準備好,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這時趙公望起身說道:“主公,關于新流民的安置老朽有幾點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文易說道:“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為了集思廣益,沒有什么當講不當講的,有什么意見只管道來。”
趙公望拱手道:“是,我以為新遷入的流民最好安置在晉安縣城,而不是閬湖。”
“為何?”
趙公望回道:“其一,晉安縣城只有漢民三千五百余,俚人卻有萬五千之眾,若有變故恐會釀成大禍。”
“流民安置在這里,可以防止當地俚人生變。”
“其二,閬湖乃主公根基所在,有許多不宜為外人知道的秘密。”
“剛剛遷徙來的流民并不可信,如果有人把秘密泄露出去,恐怕會壞了主公大事。”
“如果主公想要增加閬湖的人口,可以先把流民安置在縣城,慢慢觀察挑選其中可信者再遷過來。”
說完他有些忐忑的等著文易的反應。
文易思忖許久,才贊賞的道:“趙老先生之法老成持重,甚善。是我太想當然了。”
“就依你之言,新流民先分散安置在縣城附近,遴選過后再遷來閬湖。”
趙公望欣喜的道:“主公英明。”
有了他的榜樣,大家的態度就更加積極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些很有用,有些并不怎么合適,但不管哪一種文易都給予了鼓勵。
花了一上午的時間,終于把閬湖接下來一段要做的事情理順。有了清晰明確的目標,每個人充滿了斗志。
等把所有人都送走,文易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然后重重的嘆了口氣。
實際上他想做的事情遠比現在更多,只是晉安縣畢竟是東晉小朝廷的地盤,搞得太過傳出去會引來滅頂之災。
真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有等到登上夷州島才行。
現在他前所未有的期盼賀方那邊能給自己帶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