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府兵制也不是完美的,它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之上的,一旦土地政策遭到破壞就會崩潰。
府兵另外一個缺點是父死子繼,這原本是個福利,可很快就變成了負擔。
人是會繁衍的,一個人當府兵分兩百畝地,能讓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孩子過上富裕的生活。
十幾年后孩子長大再結婚,人口變成七八個,兩百畝地依然能讓他們過上小康生活。
可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呢?這個家族會變成二三十口人,兩百畝地剛夠他們吃飽,再供養一個府兵就只能餓肚子乃至破產。
這還是一切順風順水的家庭,如果中途遇上生病或者災難……會加速他們失去土地。
唐朝的府兵制就是因此破產的,唐玄宗中后期就開始搞募兵制了,也就是說唐朝的府兵制度只維持了不到百年。
文易是知道這一段歷史的,所以他的府兵制和前世是有區別的,最主要的是去除了父死子繼這一條。
你來當府兵就是你自己的事兒,你死了就算了。如果你兒子想來當,那就重新分土地。
土地一旦分出去就歸個人所有,府兵戰死或者退役,分配的土地都不會收回,而是由他的合法繼承人繼承。
否則府兵制和募兵就沒什么區別了,將士們也不敢拼死作戰。
這么做的缺點是對土地的需求量更大,需要國家手里掌握有足夠的土地,否則用不了多少年他就征不起兵了。
但他一點都不擔心,現在他手里就是土地多,光夷州島就能開墾出超過五百萬畝以上的耕地,更別說還有更大的呂宋島了。
(現在灣省擁有耕地九百八十多萬畝,換算成晉畝就是一千四百萬畝。這還不算有錢人手下的大片牧場。)
現在他缺的不是地,而是人。
他給每一個府兵分的土地是兩百畝,折算一下就是現代的一百四十畝。
也就是說,他用一百四十畝地的價格,買斷了一個人的一生。
別覺得廉價,在古代這是一個打破頭都難求的買賣,無數人想要而不可得。
就比如現在,當肖柏山把征兵布告貼出去,看到分兩百畝地的好處之后,報名點馬上就被蜂擁而來的人群擠的水泄不通。
雖然流民遷徙過來之后衙門分過一次地,但那次分的地并不多,而且也沒有人嫌自己家地多。
尤其是家中男丁比較多的,幾乎都抽出一個孩子來參軍。四百個名額半天時間就滿了,還有很多來晚的在懊悔不已。
俚人那里也同樣順利,原本文易還擔心他們會不會有抵觸心理,公告發布后才發現自己想多了。
還是那句話,俚人也是人他們也知道人情冷暖。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心中很清楚。
文易就是真正對他們好的人。
當然,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防御手冊,讓俚人打內心深處認可了他的統治。
所以俚人同樣踴躍報名,八百人的名額很快就滿了。
這個結果讓文易很開心也很自豪。
他也沒有讓這些信任他的人失望,用最快的速度給這些士兵分了土地,俚人士兵全家改成了漢人戶籍。
總共兩個營的士兵,分別交給岳山和劉猛兩人率領,加緊訓練。
閬湖軍接連不斷的大動作自然瞞不住人,尤其是孫泰平時就跟在肖柏山身邊學習,對他們的動作更是一清二楚。
他第一時間就把情況匯報給了杜子恭。
聞言,杜子恭說道:“晉安縣的糧食本就不足,平時百姓都要靠捕魚糊口,他們突然大規模征兵必有緣由。”
“可他們又能對哪里用兵呢?你經常出沒于晉安縣衙門,可有聽到什么特殊的消息?”
孫泰剛想搖頭,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連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