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jīng)提到過華夏文明史,咱們的老祖宗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之一。
先是統(tǒng)一黃河流域,然后又向四面八方擴張,打敗了一個又一個文明,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大統(tǒng)一的國家。
但文易必然不能按照真實歷史寫這本書,因為百越包括俚人的祖先都是被華夏文明打敗的古文明后人。
如果真這么寫,那雙方就是世仇,還怎么大融合?所以他編寫的華夏文明杜撰了許多歷史。
比如,百越、俚人也是華夏后裔,他們的先祖就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的。
你說需要史料證據(jù)?可以啊,黃帝打敗蚩尤,蚩尤殘部就逃到了南方。
后來唐堯的兒子丹朱和虞舜爭奪帝位輸了,也帶著自己的族人逃到了南方。
大禹治水的時候也來過南方,一部分河工留在當(dāng)?shù)劓?zhèn)守江河……
商代夏的時候,很多夏朝子民逃難到南方……周滅商的時候同樣有很多商人逃過來。
而且商人不光往南方逃,還往北方逃……比如箕子就去遼東建立了朝鮮國。
箕子朝鮮后來分裂成了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所以遼東以及更北部的部落基本都是箕子的后人。
還有一些商人逃到了更北方,從此失去了聯(lián)系。
這里就是為將來登陸美洲做準備,印第安人就是商人后裔。
繼續(xù)說回南方……
逃難到南方的華夏后裔也漸漸壯大,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就有了越國、吳國等國家。
后來的楚國就是落魄的中原貴族和南方華夏后裔一起組建的。
反正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一個意思:文明興起于華夏,所有的異族其實都是華夏炎黃的分支。
既然原本就是一家人,現(xiàn)在重歸一處不是很正常嗎?
這本書里當(dāng)然有許多漏洞,可那又怎么樣?你能證明這本書是假的嗎?而且只要百姓愿意相信就可以了。
等到千年以后考古學(xué)發(fā)展起來,可以用科學(xué)手段證實這本書是杜撰的。
可到那時候民族融合早已經(jīng)完成,難道還能再人為分開不成?
而且他提出華夏文明這個概念可不僅僅是為了民族大融合,這只是第一層作用。
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后續(xù)對文化進行改造。
華夏文明能屹立不倒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始終在不停的自我革新,每一個時期都會有學(xué)派誕生。
這些學(xué)派把自己的精華輸送給華夏文明,然后就退居幕后成為歷史的一部分,而華夏文明就帶著這些精華繼續(xù)前進。
就以諸子百家為例,它們大多都消失了,只留下一段輝煌的傳說。然而他們的思想并沒有消失,而是融入了華夏文明。
秦朝完成了地理上的大一統(tǒng),漢朝則借助儒家完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
在這個時候儒家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它應(yīng)該留下自己的精華退居二線,把老大哥這個位置讓給更合適的學(xué)派。
然而一個全新學(xué)派并沒有那么容易誕生,儒家不但沒有退,反而更進一步到宋朝的時候真正的‘獨尊儒術(shù)’了。
雖然宋朝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巔峰時期,然而瘸了一條腿走路,也讓它成為最被詬病的王朝之一。
文易要做的就是送儒家去它該去的地方。
可要送走儒家不是嘴巴上說說那么簡單的,必須要拿出一個比他更優(yōu)秀的思想體系才行。
文易有這個能力嗎?
雖然他是穿越者,但也不敢狂妄的說自己能拿出比先賢還要好的思想理論體系。
他腦子里面確實有很多先進的觀點,可他沒有能力把這些觀點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屬于自己的體系。
所以要改造文化就只能另辟蹊徑。
我沒辦法創(chuàng)造出更先進的理論體系,但我能找個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