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率領艦隊一路返回東寧島,受到了熱烈歡迎。
全島百姓幾乎都來了,就連縱谷平原養(yǎng)馬場的人都被叫過來了。
晉安縣和閬湖那邊畢竟名義上還是晉國的土地,不敢那么高調,但也把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叫了過來。
五六萬人齊聚碼頭非常的壯觀。
這么做倒不是為了拍文易的馬屁,而是有目的的。
對于參軍的將士們來說,這是他們應得的榮譽。對于百姓來說,參加這樣的大型活動能增加認同感,提高團隊向心力。
對于國家來說,自然是提高了凝聚力,強化了統(tǒng)治。
百姓們大多并不知道燕國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有多強大。沒關系,有人專門來告訴他們這些。
覆蓋到每一個鄉(xiāng)村的學政體系發(fā)揮了巨大作用,老師們全都變成了宣傳員。
燕國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多么多么厲害,多么多么恐怖,你們之所以成為流民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
先是渲染對方的強大并制造仇恨,然后再告訴他們國主親征燕國就是為了討伐無道為他們報仇。
什么,你不信?我唐國遠在天邊和燕國往日無仇近日無怨,為什么要打他們?
國主對你們不好嗎?給你們分糧食,免費讓你們孩子讀書,給你們免稅……全天下有這樣明君嗎?
做人要講良心吶。
一番話下來,那些人基本都很慚愧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然后……這一仗打的多辛苦多么不容易,但在英明神武的國主帶領下,我們依然全殲了燕國大軍還燒毀了對方的大營,獲得勝利……
這種方法二十一世紀的人會覺得很眼熟,但效果是真好用。
百姓普遍產生了同仇敵愾的心理,對這一場戰(zhàn)爭有了認同感,這一點通過他們迎接‘王師凱旋’的時候激動的表情就能看的出來。
而歸來的將士們這輩子哪享受過這種待遇,也同樣激動,榮譽感和國家認同感油然而生。
在這樣的國家真的是太好了。
文易個人的威望也再上新高,這會兒要是有人說造反,估計百姓會第一個跳出來滅了他。
歡迎儀式結束還不算完,每一家每一戶都發(fā)放了獎品,說是國主獎勵給大家的。
每家一套青花瓷茶具,一個壺五個杯子。
百姓們就算在沒見識也知道這東西的價值,瓷器,多少人活一輩子可能都沒機會摸一下的好玩意兒。
現在免費給一套……國主萬歲啊。
在一聲聲呼喊聲中,興奮的百姓們各自散去。離的近的自己回家,離的遠的衙門負責送。
一場盛大的全民歡迎儀式就此落幕,皆大歡喜。
百姓是走了,凱旋儀式卻并未就此結束,或者說才剛剛開始。
國家大事在戎在祭,打仗出發(fā)前要祭拜天地祖宗,祈求保佑打勝仗。
凱旋歸來自然要再次祭拜還愿。
先去天壇祭拜了昊天上帝,又去宗廟告訴祖宗打勝仗了。
祭祀結束就是犒賞三軍,這次文易沒有玩虛的獎勵吃的或者瓷器什么的,直接獎勵黃金。
普通士兵每人一枚重一兩的金葉子,將官根據級別不同金葉子重量也不同,上面還有特殊標記。
正面是‘唐國’字樣。
背面是:賀勝燕,開元3052年11月12日。
這一輪獎賞下來差不多花費了一萬兩黃金。
不過對于現在的唐國來說也就是國庫存量的十分之一不到,能負擔的起。
真金白銀的賞賜比任何話都管用,全軍士氣再次高漲,山呼國主萬歲。
最后就是賜宴,唐國幾乎所有有身份地位的人都來了,大家吃喝到三更天才盡興散去。
文易始終保持著滴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