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煙
一群人圍在一起,很快就商量好了一個全新的作戰(zhàn)計劃。
但這時候又有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誰去抵御敕勒人。
防守敕勒人,就算打贏了也只能算是小功,這點功勞在座的沒人看在眼里。
真正的大功還是在南方,不論是拖住桓溫,還是拿下兗州、青州,都屬于開疆拓土。
這才是不世之功。
慕容儁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每個人都假裝不知道,掃了一圈之后目光停在了慕容評的身上。
慕容評心道不好,他可不愿意去北方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腦子快速轉(zhuǎn)動,忽然想到一個人,連忙開口搶在慕容儁之前說道:“陛下,我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哦?何人能當(dāng)此大任?”
“吳王慕容垂。”
聽到這個名字慕容儁的眉頭就忍不住皺了起來,他對這個兄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嫉妒、厭惡。
“吳王舊疾纏身,恐怕無法出戰(zhàn)吧?”
慕容評說道:“此去北方只是坐鎮(zhèn)防守,無需他披甲上陣,想來應(yīng)當(dāng)是無礙。”
說完目光看向慕輿根,不停的使眼色。
慕輿根不動聲色的道:“吳王英勇善戰(zhàn)人盡皆知,若此次大戰(zhàn)閑置不用恐惹非議。”
他這話就相當(dāng)于是在告訴慕容儁,這一次是多線作戰(zhàn),放著慕容垂不用只會坐實了你在針對他。
讓他去南方開疆拓土立功,還是去北方防守敕勒人,你選一個吧。
所以慕容儁馬上改口道:“好,就讓吳王帶兵去防守敕勒人,即刻出發(fā)。”
“陛下英明。”
計策做好之后,燕國開始動員全國力量,為這一戰(zhàn)做準備。
然后一條情報以最快的速度傳揚出去,燕國準備傾全國之力在洛陽和桓溫決戰(zhàn)。
雖然之前大家根據(jù)燕國的動向猜到了這一點,但他們一直沒有承認,始終無法確認真假。
這一次終于有了確切消息,是真的。
而且燕國還不只是說說那么簡單,真的在做全國總動員,連慕容儁都已經(jīng)帶著禁衛(wèi)軍南下了。
確認這個消息之后,各國震動。
同為漢人國家的涼國趕緊和晉國聯(lián)系,讓他們避其鋒芒。晉國也很慌,紛紛勸說桓溫不要和燕國硬碰硬。
桓溫自己也很慎重,但并沒有退兵的打算。非但如此,他還抽調(diào)了徐豫兩州的兵馬前去洛陽助戰(zhàn)。
私下他找來桓沖問道:“唐國人那邊有沒有什么消息?”
桓沖回道:“梁賢說他們已經(jīng)說動敕勒人南下入侵燕國,又說動百濟出兵樂浪、玄菟二郡。”
“百濟確實出兵了,且即將拿下平壤城,敕勒人那邊因為缺少情報還不知道真假。”
桓溫道:“如果唐國人所說為真,燕國就不可能全力南下。如果他們所說為假……”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必須要盡快消滅姚襄,到時候不論慕容儁來多少人我們都不懼。”
“姚襄聽聞我到來已經(jīng)撤到伊水之北,準備據(jù)險而守。兩日后我親自上陣,與其一戰(zhàn)分勝負。”
……
對燕國傾巢而動的情報最驚訝的莫過于柴犇等人,什么情況?他們怎么還要舉國南下?
難道敕勒人決定不南侵了?還是他們不怕百濟攻打玄菟郡?
亦或者他們有信心能快速打敗桓溫結(jié)束戰(zhàn)斗,然后回過頭去收拾別的國家?
那可是桓溫,誰給他們的自信?
不過很快他們就得到了確切消息,慕容垂率五萬大軍北上,隨行的農(nóng)夫都有十幾萬。
乙逸也帶著三萬大軍進入龍城,其中一萬人被派到玄菟郡。
燕國在虛張聲勢,他們馬上就得出這個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