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煙
因為商量好今天就出發,周啟四人起了個大早。
早飯也是一起吃的,只是今天的氣氛有些沉默。
陳秀態度依然如故,周啟眼眶有些發黑臉上帶著倦意,顯然昨晚沒睡好。
方昭、曹暉二人神色復雜,幾次張嘴想打破這種尷尬,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匆匆吃過早飯,四人剛叮囑好家人,趙昉就已經到來。
“幾位先生想去哪里?”
事實上昨天他們根本就沒有商量,方昭和曹暉就想找大家臨時商量一下。
就聽周啟直接開口道:“趙行走,我們想去鹽城看看。”
不等趙昉開口,陳秀就說道:“鹽城想來就是產鹽之地,必是天下少有的富庶之地,沒有什么好看的。”
“我們從陸路往北去寧北鎮,最后再到縱谷馬場……”
周啟氣的臉都紅了,指著他說道:“你……你……”
陳秀根本就不理他,看向曹暉和方昭道:“兩位意下如何?”
“這……”兩人有些為難,但不知道為啥,看到陳秀面無表情的臉他們心中突然有些發怵,道:
“我覺得陳兄說的有道理。”
又怕周啟生氣,解釋道:“我們先去寧中平原,再去寧北,然后到縱谷馬場,最后再乘船去鹽城,剛好繞一圈。”
周啟眼見他們三個達成一致,氣的直哆嗦,半天都沒說出一句話來。
然后路線就這樣說定,先向東去寧中平原,再北上。
趙昉只是看著他們表演,什么話都沒說。等他們商量好才牽來五匹馬,五人一起前往寧中平原。
很快就出了碼頭范圍,眼前的景色讓他們有些驚訝。
本來他們以為出了碼頭進入荒山野嶺情況應該會很差,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一條寬敞平坦的馳道直通遠方,道路兩排栽種有兩排樹木,看起來非常的整齊。
當然了,也只是有些驚訝,僅僅是一條路還不能讓他們對唐國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觀。
路上方昭和曹暉開始找趙昉聊天,套問唐國的情況。
趙昉一點都沒有隱藏的打算,把唐國的真實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
三年半以前還是流民,逃到嶺南然后來到島上建立了唐國……算上昨天剛剛送到的三萬俘虜,已經有二十八萬人口。
得知真想,四人震驚到無以復加。
他們想象過無數種唐國的樣子,可唯獨沒有想到過會是這種情況。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用三年半創下了這一切……
他們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是如何懂得如此多的知識的?
那位唐王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反而變的更加的神秘,其后的很長一段路都再沒有一個人說話。
趙昉一直在觀察四人的表情,陳秀一如既往的傲慢,看不出其他的情緒,周啟依然出在震驚之中。
方昭和曹暉表情最復雜,有不敢置信,有驚訝,有……后悔。
走了七八里路遇到一個向北的岔路口,陳秀說道:“再往前走就是夢啟城,去那里沒什么可看的。”
“順著岔路向北一路都是村鎮,我們走這條路吧。”
用肯定的語氣說著商量的話,說完之后不等幾人反應,指揮坐騎就往向北的小路走去。
周啟還沉浸在震驚之中,沒有和他爭執,方昭和曹暉二人就更沒有意見了。
走了沒多遠,就見到一行五輛四輪馬車,上面拉著滿滿的木柴。
陳秀似乎來了興趣,腳后跟輕磕馬腹追上馬車,問道:“幾位老哥,你們拉這么多木板做什么去啊?”
一個四十多歲的趕車大漢道:“你是剛來咱們唐國吧?看模樣還是讀過書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