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如何震驚于教科書的內容這里就略過不提了,他們主要來查看的還是唐國的國策,和百姓的生活情況。
這個村子的情況實在太好了,好到他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郭吉廷信中所寫的東西居然都有,甚至比信上寫的還要好,他們產生懷疑也在情理之中。
破除懷疑的辦法很簡單,多跑幾個村子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他們繼續往下一個村子走,發現和之前的村子一樣,而且又發現了許多之前沒發現的細節。
比如家家戶戶都漚肥,牲畜的數量遠超他們知道的任何勢力。
他們知道了稻田養鴨,知道了蚯蚓養雞,知道了自動轉動的水車,知道了曲轅犁,知道了熬硝……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發明,卻從根本上改變著唐國百姓的生活。
至少這里的百姓每天都能吃上雞蛋,想吃肉了可以殺鴨子和雞,還有非常便宜的魚……
當年他們家族沒有被發配嶺南的時候,吃的都沒有這么奢侈。
繼續往北,逐漸變的荒涼起來,趙昉給的解釋是這里才剛剛開發,且越往北就越荒涼。
四人都沒有多說什么,才建立三年的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
一路上他們遇到了許多正在修路的施工隊,和干活的民夫聊過之后才知道。
只有少部分是來服徭役的,大多數都是趁著農閑過來打工,每天工錢八個大子兒的工錢。
來去自由,想干幾天就干幾天。
征用民夫修路居然還給工錢,又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繼續往北道路更加難行,遇到的村莊也非常簡陋,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很多甚至連四壁都沒有,只能暫時蝸居在草棚里。
但這里的每個一人的精氣神都非常的好,眼睛里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說起唐國和唐王,都是感激的話語——在這里他們終于感覺到了自己是一個人,而不是連牲畜都不如的東西。
就連異族人也都是差不多,問他們對漢人的看法,回答都是華夏子孫本為一家何分彼此。
陳秀繼續保持了沉默,曹暉和方昭則變的糾結猶豫起來。
周啟是越來越興奮,嘴里不停念叨大同世界。
“三代之治咱們是無緣得見,只是這唐國之治,當真是我見過最接近大同的地方了。”
陳秀不咸不淡的說了句:“小國寡民而已,不足以說明什么。”
曹暉和方昭附和道:“再看看,再看看。”
于是一行人又在寧北鎮乘船去了縱谷平原。
第一站是縱北碼頭,此時這里已經被打造成了軍民兩用的基地。但暫時并無多少民船往來,停靠在這里的是數十艘戰艦。
這還是四人登島以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唐國軍隊,也不禁多看了幾眼。別的不說,起碼戰船非常的大,軍隊很有氣勢。
軍隊也屬于禁止參觀的地方,他們很快就離開了。
到達縱北三鎮,他們又看到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游牧,準確的說是半游牧。
牧民在鎮子里有家有田,平時家人居住在鎮子里,他們去牧場放牧,輪到自己休息就回鎮子上的家里。
牧場的馬群已經形成了規模,種馬七千余匹,小馬駒近兩千匹。
這些馬駒多是今年新產,想培育成戰馬至少還需要三年。
原本他們以為所謂的縱北馬場就是一塊空地,有個千兒八百匹馬就不錯了。哪知道居然真的是一片大草原,養了七千多匹種馬。
這可是海島啊,上面居然有如此龐大的一片平原草場,晉國要是知道了估計會哭暈在小廁所吧。
雖然三年后才能穩定產出戰馬,可這代表的是未來啊。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三年又算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