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煙
得知竺旃檀的貢品被退回,眾人紛紛色變,如此一來扶南就失去晉國的庇護了啊。
雖然之前晉國也沒有出兵保護過他們,但頭上有這個大義名分在,其他國家就不會輕易動他們。
畢竟周圍所有的國家都是晉國的藩屬,這個身份還是具有一定約束力的。
現在他們不是了,就相當于孩子失去父母一般,誰都想欺負一下,關鍵是誰都能欺負他們。
現在不想被欺負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自己變強,另一個是再找個大爹。
自己變強這條路就算了,變強要是那么容易他們早就天下第一了。那就只剩下一條路,再找個大爹。
誰能當這個爹?
眾人的目光一起看向了靜靜坐在一旁的常祝,唐國。
常祝微闔雙目一言不發,就好像事情和他沒有任何關系一般,但此時再也沒有人敢忽視他。
黎西醒說道:“為了保護扶南國,我已經決定向唐國稱臣納貢。
“我的長子和次子,以及我安山部七位首領的兒子都已經被送往唐國為質子。”
“唐王也同意出兵保護扶南,城外的這支軍隊將會永久駐扎在我國,保護我國的安全。”
眾人對于唐國在這里駐軍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這本來就是常態。
晉國在林邑國就駐扎了一支軍隊,還派遣了一個刺史過來,好像叫阮敷什么的。
為啥之前晉國不在扶南國駐軍派官吏?答案很傷人,偏遠窮國不配。
否則晉帝也不會憑借個人喜好隨意退還扶南國的貢品。
別說什么不喜歡大象,真夠強就算進貢一只老鼠晉帝也會收下。
常祝忽然睜開眼睛補充道:“我唐國是應黎國主之邀前來襄助,不會干涉扶南國政。”
這句話既是表明自己不會干涉內政安眾人的心,又是對黎西醒的支持。我們是應黎西醒邀請而來的,也只承認他。
這下不論眾人原本抱著什么心思,都知道黎西醒成為扶南之主已經成為定局。
他們也不考慮反對什么的了,開始想辦法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好處。
然而黎西醒根本就不給他們機會,主動拋出了擬定好的計劃。
第一條不允許各部相互攻伐,就獲得了幾乎所有中小部落的支持,大部落自然不愿意。
常祝再次發話:“扶南被晉國拋棄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開,到時候頓遜國、林陽國、驃國乃至林邑國都有可能對你們動手。”
“在這種情況下,扶南必須要團結起來,不宜發生內斗。”
說完再次閉上的眼睛,但意思已經表達到了。
大部落縱使臉色很差也不敢反對,小部落則狂喜不已。
最有爭議的一條協議通過,后面的協議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什么遷徙小部落來王城附近肥沃的土地居住——那些小部落此時已經視唐國和黎西醒為救世主自然答應下來。
說白了,如果可以的話誰又愿意躲在環境惡劣的深山老林里呢。
以前他們實力弱,在肥沃的地方定居會被大部落連骨頭一起吞下去,只能躲在深山老林里才能活下去。
現在有了這個條款,有了唐國的駐軍,有了黎西醒主持公道,他們自然愿意搬出來。
當然,他們心中難免還是會有所懷疑,萬一這個條約就是騙人的呢?
但沒關系,只要有一個肯搬過來做表率,其他部落自然會跟著一起出來。
信譽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全新的規矩制定完成,黎西醒也正式成為扶南國主,向唐國稱臣納貢。
這也宣告著扶南進入黎氏主政的時代。
會盟結束之后各部紛紛返回部落,把情況告訴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