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門在真實歷史上是三司衙門的總稱,因衙門的大門都是六扇門而得名。
至于民間傳說里,專門處理武林事務和武林人士打交道的六扇門,都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
但這個傳說中的六扇門卻給了文易啟發,完全可以仿照它來搞一個專門查辦跨境案件的機構。
而且這個機構還能和法院一起分地方官的權。
唐國司法機關是獨立于行政衙門存在,獨立行使審判權的。
升遷也基本在司法體系內部進行,不參與行政官員的考核,而且他們內部考核的標準也和行政官員不同。
這就導致他們很容易被地方官體系所排斥,給他們審查案件制造困難,除非他們和地方官同流合污。
六扇門是單純的查案機構,沒有審判權。
他們同樣獨立于地方行政系統存在,擁有自己的考核標準,升遷也基本在內部進行,這也意味著他們會被地方行政官排斥。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不論是六扇門還是法院,想要正常辦公都離不開地方官的配合。
如果他們單獨存在,很難和地方官抗衡,十有八九會選擇同流合污。
如果兩者同時存在,境況差不多職權又互補的兩個部門會天然的靠攏,兩家聯合是有能力和地方行政官員掰掰腕子的。
當然,也不排除三家同流合污的情況,但總不能因噎廢食吧?不管怎么說,這個機構存在的積極意義是大于消極方面的。
仔細思考之后文易還是決定從衛尉司抽調一部分力量,再從地方衙門抽調一批有查案水平的人,不足的部分從退伍軍人里征召。
幾方面共同組成了六扇門。
六扇門統領一職由一個叫孫堯的人擔任,也是最早追隨文易的那一批人之一,能力并不算特別優秀,勝在四平八穩。
一個新部門的誕生并不是把人員配齊就完了,關鍵是和其他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
這就需要一個能鎮的住場子又有面子的人來主事。
孫堯是老資格,和很多官吏都比較熟悉,大家都會給他面子。
但六扇門畢竟是暴力機關,一味的平穩是不行的。文易又給他配了個脾氣硬的副統領,兩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這個副統領名叫路貢,家里幾輩子都干捕快,因為得罪了下來鍍金的士族自己被罷免,前年和吳隱之他們一起投奔唐國。
讀過書,有查辦案件的經驗能力非常不錯,在弘文館修了半年書就被外放任職。
這次也算是踏上青云路一步登天了。
唐國內部對于六扇門的建立也是各自持有不同意見。
內閣自然是希望有這樣一個部門的,這就相當于變相的增加了他們手中的權力。
司法體系的官員對六扇門的創立更是喜聞樂見,平時他們沒少受地方官轄制,這次多了個互補的搭檔就太舒服了。
行政系統官員也分成兩派,東寧島的官員是持反對意見的,呂宋島和海南島那邊則勉強能接受。
“東寧島不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相差不遠了,這里的官員自然不希望多一個部門來分權。”
“呂松和海南島初定,治安環境沒有那么好,所以那里的官員希望多一個分擔責任和壓力的部門。”
“所以兩地的行政官員對六扇門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不過不管怎么說六扇門總算是建立起來了,日后跨境犯罪的查辦應當會有所改善。”
謝道韞卻沒有那么樂觀,說道:“就怕又養出一群尸位素餐或者無法無天之輩。”
文易道:“你的擔憂我也考慮過,給他們權力怕他們無法無天,不給他們權力又怕他們辦案受到地方衙門的掣肘。”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六扇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