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離別,謝道韞的情緒也很低落,好幾天都提不起情緒。
小鯉畢竟八歲多比較懂事了,也沒有去煩她,還主動幫著陪小亨玩。兩個孩子懂事的樣子,讓她心情好受了不少。
或許有人會說,能來看一次也能來看第二次啊?為什么是永別?過上兩三年再來不就行了嗎?
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這個世界有很多規矩,中原各國像這種嫁給他國君主為嬪妃的女子,終生都不能探親。
畢竟每個國家都是一個利益群體,既得利益者不會允許自家統治階層出現這樣間諜式的人。
而出嫁的女子也很清楚,自己想要在新的國家立足需要做些什么,往往也會減少和母族的聯系。
春秋戰國時期這種規矩達到了巔峰,有些甚至還要用實際行動表示和母族斷絕關系。
如果兩國開戰,敢為母國說話的鳳毛麟角,且下場大多都不會太好。保持中立不言不語的最多,也有很多主動跳出來支持的。
就以秦國為例,很多王后太后都是楚國公主出身,可她們打起楚國來毫不手軟。
也從未有人指責過她們忘恩負義什么的。
規矩就是規矩,她們要是不這么做才會被譴責,甚至連母族都看不起她們。
到了秦漢之后國家大一統很多規矩就變了,聯姻方式也出現了變化。
聯姻就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幫著母國說話反而成了常態,不幫母國成了忘恩負義。
但即便如此,謝道韞這種情況想探親也幾乎不可能。
這次她之所以能來,和她的威望以及經歷有關系。
八年前被綁架意外加入文易的隊伍,后來開創了唐國。這期間再也沒有見過家里人,她所做的一切也沒有經過家里人允許。
在法禮上是不合的。
所以從情理上來說確實必要讓她見一見家里的人。
唐國暫時不想暴露太多秘密,不適合讓謝家的人來島上,那就只能她出去,才有了這一次的出行。
可這次見過面之后,她再去探親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很多人都會跳出來反對,甚至原本支持她的柴犇等人都會對她有意見。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天下重歸一統。
可決定權在文易手里,他同意才能出兵。
而他出兵的條件謝道韞都知道,足夠強的實力,足夠多的人才。
實力這個好說,尋找鐵礦打造更多的火器就可以了。有足夠的火器,就能彌補人口上的差距。
人才這個東西才是最麻煩的,可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遷徙更多的人口,從這些移民里挑選青少年進行培養,比文易計劃里從新生嬰兒開始培養速度要更快一些。
尋找鐵礦打造更多火器這個她沒有辦法,遷徙人口她也無能為力,但培養人才她可以插手啊。
以前只是憑著興趣插手軍隊建設,但隨著唐國各項制度越來越正規化,她能插手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最近兩年都很少參與軍事會議了。
剛好可以把精力放在培養人才上,做這種事情也不會引起朝堂的反對,反而能積累賢名。
如果能提前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就能說動文易早日出兵平天下,說不定她還有機會光明正大的和父母團聚。
想到這里她心中就已經下定了決心,
找到目標之后她反而不傷心難過了,陪著小鯉哥倆在船上好好玩了兩天。
艦隊返回港口,舉國上下都松了口氣。
如果是謝道韞一個人離島也就算了,關鍵是她還把兩位嫡子都帶走了,萬一要是有個意外可怎么辦。
臣民比文易還要擔心小鯉和小亨的安危,畢竟合法的繼承人,有他們唐國才能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