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
韓朝水道:“秒針以及您之前說的日歷表,已經有了點頭緒了。”
文易想了想說道:“日歷表可以先放一放,專心研究秒針……我準備在城內修建一座鐘塔,全城百姓都能看得到。”
“把秒針研究出來之后,你就全力研究巨型鐘表的制作技術。”
韓朝水眼睛一亮,興奮的道:“是,我會盡快研究出成果的,請大王放心。”
這種鐘塔說不定要傳承千百年,作為鐘表的設計者他也能跟著史冊留名,豈能不高興。
事實上就算沒有鐘塔,靠著制作出實用鐘表,他和他的助手也足以留名史冊了,但這種東西每人嫌多不是嗎。
拿著兩個鐘表和技術標準返回王宮,文易找來了工部尚書張鴻和商務部尚書金如山。
看到鐘表,得知它的用處之后兩人都驚喜不已。
準確測量時間的工具有多重要他們太清楚了,至少以后不用再求助日晷、漏壺這種東西了。
金如山高興還有一個原因,這東西就是錢啊。
“這……鐘表就算賣十緡百緡錢都有大把的人買,我唐國又多一財源矣。”
文易卻搖頭道:“不不不,鐘表是可以仿制的,一年甚至半年之后就會出現仿制品,賣的太貴中低端市場會被別人搶走。”
“所以我們不能只走高端路線,中低端市場也同樣要重視起來。”
“最便宜的外形簡單一點,幾十文乃至幾百文就能買到。貴的可以鑲金帶銀,前面還可以罩一個玻璃罩子,百緡千緡都能賣。”
“關鍵是要無限量出貨,用最短的時間搶占更多的市場,掠奪更多的利潤。”
金如山只是聽到能仿制就知道這么做的原因了,必須要在別人仿制出來前盡可能多的出貨。
“我們可以多囤積一些貨再對外出售,就是不知道制作難度大不大。”
文易說道:“難度不算特別大,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用機床批量生產,工部那邊盡快改造出合適的機床。”
張鴻說道:“是,回去我就讓人研究,盡快把生產線組建完成。”
不要覺得生產線什么的是現代才有的東西,秦朝就能流水線生產兵器了,只是后來這種技術失傳了。
文易這也算是‘工藝復興’。
至于他搞出來的機床……身為一個冶煉行業的人,懂得一些機床原理很正常,不懂才不正常。
把原理寫出來,讓能工巧匠研究,制作簡易機床完全不是問題,可以說現在唐國的很多東西都是用機床做出來的。
把這件事情安排好之后,文易就埋頭繼續寫書,他的這部書差不多也快要完成了。
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轉眼又是一年。
元宵節剛過,晉國就發生了一件大事,晉帝司馬聃最終還是沒能撐過去,駕崩于顯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