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晚,是江山社稷和百姓之福。”
然后她又問道:“稱帝之事您準備怎么處置?”
文易反問道:“你覺得呢?現在適合稱帝嗎?”
謝道韞思考了一番,分析道:“從國力、民心以及您的威望來說,稱帝完全沒有問題。”
“對于國內百姓來說,您再進一步也能激勵軍民之心……”
“再看國外,中原分裂成數個勢力,晉國、燕國、秦國三帝并列……您稱帝也無人可以干涉。”
“唐國上承大漢道統您稱帝也是名正言順,而有了大義名分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投。”
“未來我們出兵中原一統天下,也有了‘恢復漢土’這個充足的理由。”
她雖然沒有直接說支持稱帝,但這一番話把真實想法全表露出來了。
還是那句話,古人最重名分。文易稱不稱帝對實力都沒有什么影響,但名分上的差別太大了。
王始終是王,皇帝才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主。
稱帝就是向天下人宣示自己的野心,告訴大家我有一統天下的志向。
好處是會有更多想搏一搏的人才來投,壞處也很明顯,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尤其是燕國和晉國。
但謝道韞的一句話,卻讓他啞口無言:“難道您不稱帝燕國和晉國就不警惕我們了嗎?”
那是不可能的,最近四年唐國使盡渾身解數,也只從中原弄來了不到二十萬人口就是最好的證明。
……
第二天早朝,不等群臣說勸進的事情,文易就先一步發難。
他大發雷霆斥責群臣不守君臣之道,并質問他們私下串聯是想行廢立之事乎。
這句話就非常重了,群臣紛紛請罪。
文易當場作出處罰,免去薛大元內閣大學士職務,著回家閉門思過。免去莫俊吏部尚書、內閣學士職務,免去柴犇樞密使職務。
還有二十幾名官員或罷或被貶。
牽連范圍之廣處置之重,為唐國建國以來第一次。
群臣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君恩似海,君威如岳。也讓他們明白了有些紅線是不能觸碰的。
之后文易任命甘憲為內閣大學士、首輔大臣,賀方加內閣學士銜、權樞密使,劉猛入樞密院為副使,陳秀為吏部尚書……
……
退朝之后群臣并沒有散去,而是扎堆兒在一起議論紛紛,來的時候誰都沒想到只是個早朝的功夫朝堂就變了天。
薛大元、莫俊和柴犇三人有些沮喪的站在一起,他們周圍全是閬湖系的官員。
所以有時候一個人的影響力不在于他的官職高低,而在于他構筑的關系網。
閬湖系就是唐國最大最堅固的那張網,而薛大元等人就是這張網的核心。
被罷官他們心里自然不好受。
莫俊苦笑道:“沒想到大王的處置如此之重。”
柴犇道:“是啊,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這么生氣,也不瞞你們,當時我嚇得腿都軟了。”
薛大元搖搖頭,自責的道:“是我們做得太過了,如果不是念著過往功績的份上,處罰會更重。”
莫俊道:“勸進的事情怎么辦?”
薛大元意味深長的道:“大王反對了嗎?”
眾人一愣,然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